当那道白光撕裂天安门上空时,全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那不是一枚简单的导弹。它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呐喊,也是世界新牌局,悄悄落下的第一子。
今年9月3日,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一款白色导弹安静地卧在车上。
许多人盯着“JL-1”的编号,心里犯嘀咕。巨浪-1?这退役多年的老家伙,怎么拉出来怀旧了?
话音未落,央视解说员的声音砸了下来:“惊雷-1”,全球首款,高超音速空基远程导弹。
一瞬间,全世界的军事论坛都炸了。这玩意儿一出,意味着中国的“三位一体”,最后那块拼图,不仅补上了,还补得让所有人都看不懂。
这弹头看着就不老实
“惊雷-1”长得就很有性格。弹体细长,差不多十来米,屁股后头是四片三角翼。
最要命的是它那个弹头,一个怪异的“双锥体”。这可不是为了耍帅。
这设计,就是为了让它在冲向目标的最后时刻,还能走出S型的蛇皮走位。你让拦截系统怎么算?根本没法算。
再细看,弹身上光溜溜的,没进气道。这说明它不玩吸着空气飞那套,就是靠固体火箭,简单粗暴地推上去。
推到大气层边缘,然后像熊孩子打水漂一样,一路漂着就飞过来了。
这双锥体结构,就是高超音速界的明星。飞得又快又稳,还能随便变道,突出一个专治各种不服。
后来,东北天空一声巨响,“惊雷-1”第一次亮剑。它模拟攻击了全球反导最密集的阵地。世界这才看清,这东西根本不是阅兵式上那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
地面掰手腕?我从天上掀桌子
干嘛非要从天上扔?就两个字:耍赖。
陆基导弹,发射井就是个活靶子。发射车是能跑,可天上的卫星一天24小时盯着你,你能跑到哪去?
核潜艇倒是神出鬼没,但出动一次,准备周期太长,真打起来,总感觉慢半拍。
空基发射,完全是另一个逻辑。“惊雷-1”的坐骑,轰-6N战略轰炸机,能悄无声息地飞到万米高空等着。
你根本不知道它会从哪个方向,哪个时间点,突然给你来一下。这种开盲盒式的恐惧,是所有预警系统的噩梦。
为了背上这个十几吨的大家伙,轰-6N也是下了血本。设计师直接把弹仓给废了,在机肚子底下硬生生掏了个坑,这才把它稳稳地挂了上去。
轰-6N自己就能飞3500公里,空中加个油,还能飞得更远。这意味着什么?
它只要飞到北太平洋,加上“惊雷-1”那8000公里的射程,总打击距离轻松超过一万两千公里。从此,美国本土再无绝对安全区。
8分钟生死时速
“惊雷”这个名字,不是白叫的。它真就像打雷一样快。末端攻击速度超过5马赫,有人说极限能到8马赫,再入大气层时,甚至能飙到17马赫以上。
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的拦截窗口,被压缩到了极限。
过去,地面导弹飞过来,你可能有十几分钟反应。现在,“惊雷-1”从天上扔下来,这个时间,被砍到了8分钟。
就算是美军,想在8分钟内,完成发现、计算、发射、拦截一整套动作,基本等于痴人说梦。
更绝的是,在东北那次试射,它面对模拟的多层防御,居然在半路连续三次变轨。精准躲开了激光武器的照射范围,最后稳稳命中目标。
美军吹了几十年的“爱国者-3”系统,在这种新时代的怪物面前,脆弱得真跟纸糊的一样。一个用技术堆起来的防御神话,碎了。
牌桌上来了个新大哥
“惊雷-1”的出现,让世界感到了真实的寒意。五角大楼的报告估计得连夜重写了。白宫那位天天发推特的特朗普总统,这下也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俄罗斯媒体说,中国核力量的完善,有助于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这话说的,很艺术。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情报网对东风、巨浪系列还能猜个大概。但对“惊雷-1”,在它亮相之前,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技术上的突然袭击,带来的心理冲击是核弹级别的。它巧妙地绕开了所有现存的军控条约,让未来的任何谈判桌上,都多了一个你必须认真听他说话的玩家。
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一些人幻想的美国“核保护伞”,在中国拥有了这种无法拦截的空基核能力后,这把伞,还撑得开吗?外部势力想干预的决心,必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结语
从立项到亮剑,“惊雷-1”走了12年。相比冷战时美苏那些烧钱无数,最后不了了之的项目,中国的方案不仅成了,还省了40%的钱。
我们一直说,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发展“惊雷-1”不是为了点燃战火,恰恰是为了让任何对手,都不敢划着那第一根火柴。
轰炸机带着它去巡航,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我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也给你留下踩刹车的时间。
这枚飞过天安门的导弹,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在告诉世界: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我们比谁都渴望和平,所以我们才更有决心,也有能力,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一声惊雷,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壮阔时代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