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真的不觉得会有第二个人比樊振东强。”
这话从解说嘴里蹦出来的时候,我正窝在沙发里,手里捏着个遥控器,电视上那颗黄色的小球快得像道闪电。
我得承认,我愣了一下。
这年头,这么敢说话的解说可不多了,尤其是在体育这个“今天你是神,明天就可能跌落神坛”的残酷世界里。
这话说得太满了,满了就容易溢出来,砸自己脚上。
但紧接着,屏幕里的樊振东用一个几乎不讲道理的反手拧拉,直接把对手钉在了原地。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就理解了解说的“嚣张”。
那不是吹牛,那可能是一种目睹了太多次“奇迹”之后,发自肺腑的、近乎于信仰的感慨。
我们聊的,是9月6号晚上的德国甲级联赛。
是的,你没听错,一个已经拿到了所谓“超级金满贯”的男人,一个被无数对手私下里称为“六边形战士plus”的家伙,还在勤勤恳懇地跑去打德甲。
这本身就是一件挺魔幻的事,像什么呢?
就像一个开惯了航天飞机的宇航员,突然饶有兴致地去研究怎么把拖拉机开得更溜。
就在一周前,这位“宇航员”还在德甲首秀里翻了车,输给了法国的鲁伊斯。
当时网上那叫一个热闹啊,“樊振东不行了”的论调沉渣泛起,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竞技体育嘛,就是这么现实,你赢,你就是神;你输,连呼吸都是错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所以,当樊振东一日双赛,用两个干净利落的3-1,把克罗地亚的泽利科和德国主力贝塔斯迈尔斩于马下时,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尤其有意思的是,赢球后,之前赢了他的鲁伊斯小哥面对镜头,一脸真诚地说:“他比我强20倍不止!”
这话说得,简直比樊振东自己赢球还涨士气。
你听听,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像你在小区打篮球,侥幸投进一个超远三分赢了乔丹,然后你跟记者说:“别问了,我是靠运气,他能把我晃到姥姥家。”
这是发自内心的敬畏,是亲手触摸过“叹息之墙”后才能有的觉悟。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但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让那些聒噪的质疑者闭嘴。
这场球,樊振东展现出的东西,远比比分要多。
第一局11-5,第二局11-3,那是一种近乎“暴力”的美学,不跟你玩什么花里胡哨的战术,就是用绝对的质量压垮你,让你在排山倒海的力量和旋转面前感到绝望。
这不叫打球,这叫“物理超度”。
可到了第三局,对手开始搏杀,局面一度紧张。
这时候,樊振东的可怕之处才真正显现出来——他那颗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大脑。
他迅速调整了战术,减少了硬碰硬的对拉,开始用落点和节奏的变化去调动对手。
你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在用自己的“软件”去弥补偶尔出现的“硬件”波动。
第四局的连续挽救局点,更是把这种顶级选手的心理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什么叫大心脏?
就是泰山在你面前崩了,你还有闲心去研究一下山上的石头是什么材质的。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那个已经消失了的世界排名。
国际乒联的积分规则一改,樊振东的名字就从榜单上“蒸发”了。
这事儿挺滑稽的,像不像武林大会排座次,结果公认的天下第一因为没去参加预选赛,直接被除名了。
但江湖还是那个江湖,谁敢真的不把他当回事?
德国老将波尔的话最有意思,他告诉《南德意志报》:“很多人认为马龙是史上最佳,但对我来说,樊振东才是。他是我唯一从未击败过的选手。”
波尔是谁?
那是一棵活化石,一个跟中国队缠斗了五代人的欧洲绅士。
他看过王励勤的霸道,领教过马琳的刁钻,也曾和马龙上演无数经典对决。
当这样一个人说出“樊振东才是”的时候,那个分量,比任何一个排名积分都重得多。
因为排名是冰冷的数据,而来自对手的承认,是有温度的、带着敬畏的。
一个没有世界排名的樊振东,或许才是最恐怖的。
他彻底卸下了那个“世界第一”的枷锁,不用再为了保住那点可怜的积分而去参加一些无关痛痒的比赛。
他变成了一个“幽灵”,一个游离于体系之外,却又让体系内所有人都夜不能寐的“BUG”。
他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节奏,更纯粹地去准备洛杉矶奥运会。
他就像一个闭关修炼的绝世高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磨手中剑。
等到奥运赛场上他再度出现时,对手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顾忌,只为胜利而来的樊振东。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大赛里的樊振东,从来都是最可靠的那个。
他的“超级金满贯”荣誉,不是充话费送的,是从无数个修罗场里一拍一拍打出来的。
从奥运会、世乒赛到全运会,从WTT到亚运会,他征服了所有能征服的赛场。
所以,当解说喊出那句“不会有人比樊振东更强”时,他看到的,或许不仅仅是那一场德甲的胜利,而是这个男人过去十年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一步步走向王座的全部身影。
排名会骗人,但肌肉记忆不会,那颗冠军的心,更不会。
云彩总会散去,太阳终将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