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印度准备建核航母,从万国造到核动力,雄心背后的曲折与笑泪
爱电竞介绍
印度准备建核航母,从万国造到核动力,雄心背后的曲折与笑泪
发布日期:2025-09-10 20:11    点击次数:144

2025年9月5日,印度国防部正式公布了一项为期15年的国防现代化计划,其中海军部分的核心是优先建设一艘航空母舰,并且这艘航母可能会使用核动力。 这将是印度的第三艘航母,也是其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具有更远的航程和更隐蔽的作战能力。

印度国防部的路线图明确表示:“未来几十年,随着国家面临更大的挑战并承担更大的责任,军队必须配备相应的装备。 ”该计划还预计采购两套电磁弹射系统,这一系统专为美国海军研发,使用电磁力从航母上弹射飞机。

印度目前拥有两艘航母,一艘是由俄罗斯制造的“超日王”号,另一艘是国产的“维克兰特”号。 为了增强航母的舰载机力量,印度在2025年4月与法国签署了一项价值6300亿卢比的协议,购买26架海军版“阵风”战斗机,这些飞机将部署在“维克兰特”号和“超日王”号上。

印度希望到2030年有62架“阵风”战斗机服役,其中包括2020年开始交付空军的36架。

印度海军对航母有着特殊的情结,视其为海上威慑力量和远洋作战能力的象征。 印度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早在1961年就从英国购买了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 这艘航母在1961年3月正式加入印度海军服役,并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作为编队旗舰立下了功劳。

1997年,第一艘“维克兰特”号退役后,印度只能依靠一艘“维拉特”号航母支撑局面。 为了填补海上力量的空缺,印度开始寻求购买其他国家的二手舰艇。 俄罗斯将“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赠送给印度,但印度需要支付改装费用。

2004年1月,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总价为15亿美元的购买和改装合同,并将该舰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 这艘航母的改装过程异常复杂,全舰9层甲板都要发生变化,2500个舱室中有950个要重新划分,850个需改修。

在外购航母的同时,印度也积极推进国产航母的建设。 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设计排水量为4万吨,属于中型航母。 该舰于2005年在科钦造船厂开工建造,但由于船厂缺乏航母建造经验,建造进度远远滞后于计划。

“维克兰特”号在2015年5月正式下水,但舾装工程仍然缓慢,直到2021年8月才进入海试阶段。 经过多次海试和舰载机上舰模拟测试,这艘航母终于在2022年8月正式服役。 该航母采用滑跃甲板设计,飞行甲板上设有两条起飞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最多可以携带24架米格-29K战斗机和10架直升机。

尽管印度成功建造了国产航母,但其国防工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缺乏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三军主战装备号称“万国牌”。 作为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印军80%的防务装备及配件依赖进口。

印度本土制造的装备如“阿琼”主战坦克、“光辉”战斗机和国产航母等,也问题不断。 印度第一款国产战斗机“光辉”的研制周期长达30余年,单价涨至8000万美元以上,远超同类进口机型。

印度国防工业还存在研发与生产脱节严重的问题。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长期主导装备研发,但成果转化率很低。 供应链也十分脆弱,据2023年的印度审计报告显示,其70%的国防电子元件、90%的特殊合金依赖进口。

私营部门在印度国防工业中的参与度有限,目前国防订单仍由国营单位主导,私营企业只能承担分包角色。 印度工业联合会在2023年指出,军方付款延迟、技术标准不透明等问题阻碍了私营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提出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计划。 早在之前,印度海军就曾计划建造亚洲第一艘核动力航母“维沙尔”号。 但由于财力不济和能力不足,这个计划被迫搁置。

印度计划建造的“维沙尔”号核动力航母,所需费用是“维克拉玛蒂亚”号和“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好几倍。 同时,印度目前的航母建造体系并不成熟,也没有掌握核动力航母的关键技术。 这些因素使得印度的目标明显超越了其实力。

印度海军航母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从购买英国二手航母开始,到从俄罗斯购买并改装“超日王”号,再到自行建造“维克兰特”号,每一步都走得并不轻松。 现在,印度又宣布了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计划,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能否实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印度国防产值在2024财年创下历史新高,国防预算中用于购买新装备的“资本采购”项目占比达45%,约376亿美元。 但这其中60%为“紧急需求”,军工企业被迫加班加点生产配套设备,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2020-2024年间,印度国防采购合同违约率高达22%,本土企业因技术不达标或产能不足无法按时交付,最终不得不依赖进口来弥补缺口。 例如从美国采购AH-64E“阿帕奇”直升机、从法国订购“阵风”战机来补充损耗。

印度建造的新型战舰的大部分雷达和防空导弹也来源于国外。 印度自研的LCA战斗机的核心技术,比如雷达、发动机等都来源于国外。 这些事实都表明,印度国防工业仍然严重依赖外部技术和支持。

印度试图通过“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国防工业与民用产业协同发展,但受限于官僚壁垒和安全顾虑,进展缓慢。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国防工业中仅有12%的技术来自民用领域,而美国为35%、以色列为40%。

这种情况导致印度国防工业难以通过民用市场摊薄研发成本,进一步削弱了本土企业的技术迭代动力。 印度国防工业自主化的道路仍然漫长而艰难。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