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一群身着“碧青绿”的年轻人彻底火了。 他们从暖场到散场连续跳动6个小时,用永不疲倦的能量带动全场气氛,被网友亲切称为“最强氛围组”。 这些像小海豚一样充满活力的身影,正是本届全运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
当会歌《气势如虹》响起,这群年轻人随着旋律跳跃舞动,很快感染了全场观众。 他们不时挥舞双臂、欢呼呐喊,脸上始终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即便在所有节目结束后,他们还要坚守岗位引导观众离场,全程持续近6小时。
来自中山大学的香港志愿者姚正诺也是其中一员。 他兴奋地表示:“开幕式里的非遗符号让我倍感亲切,能参与这场全国性赛事我无比自豪。 ”像他这样的港澳志愿者共有81名参与了开幕式服务,与内地志愿者共同绘就大湾区同心圆。
这场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志愿者队伍也充分体现这一特色。 粤港澳体育代表团入场时的三名引导员,正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中山大学派出了906名赛会志愿者,覆盖广州、深圳、珠海三个赛区;华南理工大学的768名志愿者被划分为11个大队、32个中队;暨南大学则有1637名“小海豚”投入服务。
南方科技大学动员了800余名志愿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208位“小海豚”服务于十大岗位。 香港都会大学的27名学生担任义工及急救护员,澳门城市大学近800名师生志愿者支援五个比赛项目。 这是香港赛区历来最大规模的志愿者团队,人数超过1.6万,澳门赛区也有3500名志愿者投入服务。
这些志愿者有一个可爱的统称——“小海豚”。 10月底,近400名在10月和11月生日的“小海豚”齐聚广州“志愿者之家”,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会。 来自暨南大学的香港学生李均泽深度参与了这场生日会的策划,他感慨道:“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我们因为志愿服务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澳门学生梁海琳表示:“能够在家门口参与这样一场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我感到非常的自豪。”而暨南大学的香港志愿者林丹蓥则从现场感受到了深深的凝聚力:“看到港澳嘉宾与内地同胞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我更加坚信大湾区是一个同心同行的大家庭。 ”
本届全运会共派出6万多名赛会志愿者,规模为近五届之最。 这些年轻的身影不仅用专业素养保障了赛事运行,更用他们的热情与活力成为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跳跃的身姿和真诚的微笑,完美诠释了青春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