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号,枣庄邱家那台老电视机前,人头攒动,比过年还热闹。 为啥?都在等一个男人——魏齐泽,邱家的准女婿,一个即将走上阅兵场的兵。
原本定在三月的婚礼,因为这事儿,往后推了。 有人嘀咕:“这当兵的媳妇,不好当啊!” 电视里,一排排军人踢着正步走过。
邱雨突然尖叫一声,指着屏幕:“在那儿!在那儿!”屋里顿时炸开了锅,七大姑八大姨举着手机猛拍,生怕错过了自家“英雄”。魏齐泽的爷爷,年轻时也是个炮手,激动得老泪纵横:“这小子,第二次参加阅兵了!上次还是七十周年呢!” 这事儿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有人说,这年头还有这么“顾大局”的新娘,真是难得;也有人酸溜溜地说,当兵的有什么好,一年到头见不着人。
邱雨今年才22岁,和魏齐泽去年订的婚。 小两口原本计划三月就办喜事,谁知一纸调令,魏齐泽要去北京参加阅兵。
邱雨倒是挺支持,她说:“国家大事,比咱们家的大。”婚纱照还没拍呢,只能等他回来再说了。 邱雨的妈妈也是军嫂,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当军嫂不容易。
魏家更是三代从军,爷爷打过仗,爸爸当过兵,到了魏齐泽这儿,又成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两家一凑,四个军嫂!
这基因,杠杠的! 其实,像邱雨这样推迟婚期支持丈夫参阅的,不止她一个。
福建漳州的陈志彬,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他的未婚妻同样选择了理解和支持。
只不过,这种理解背后,藏着多少付出和牺牲,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军嫂”这两个字,听起来光荣,但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聚少离多是常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得一个人扛。 前段时间,有个烈士遗孀“毛豆妈妈”在网上被人骂,说她“靠烈士博眼球”,真是让人寒心。
邱雨说,她从小看妈妈怎么照顾家,知道当军嫂,首先要把小家撑起来,才能让丈夫安心保卫国家。 这话说得实在,也让人心疼。
阅兵结束那天,邱家又聚在一起商量婚事。 邱雨说,婚纱照肯定要拍,但得等魏齐泽训练结束。
她爸在旁边说:“当军属,就得想得开,不能拖后腿。”魏齐泽妈妈也感慨:“要不是两家都是当兵的人家,可能年轻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推迟婚期。”说白了,还是家风正,有大局观。 现在国家对军人军属的保障也越来越好了,孩子上学有优待,生病住院有绿色通道。
但这些政策再好,也无法完全弥补军嫂们在家庭中的付出。 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默默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枣庄邱家这事儿,看似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决定,却折射出军人军属的伟大和不易。 她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学习。
所以,当我们享受着和平与安宁时,别忘了那些默默奉献的军人军属们。 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你觉得,我们还能为军人军属们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