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武林有多卷?一个高手出场,十大宗师车轮战都打不赢
在那个钢刀铁剑还论英雄的年代,一个人的名号,往往就代表着一座江湖。可要问这江湖的水究竟有多深,恐怕没人说得清。
杭州自古繁华地,康乾盛世之下,更是商贾云集,一片升平。有了闲钱闲工夫,听书看戏、摆擂比武就成了头等乐事。这第二次杭州擂,就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搅动了整个江南武林。
来者是“北侠”秋田,秋佩雨。这老爷子可不简单,家住宣化府,名号“独占北方笑鳌头”,手上一口辘轳大宝剑,在北地纵横了半个世纪,是昆仑派的顶梁柱。他为何而来?只因他的师弟铁背罗汉法禅,前次在杭州擂上被一个叫童林的后生掌掴了。这面子,得找回来。
秋田一登台,那股子气势就压得人喘不过气。先上场的是“苍首白猿”侯杰,一对镔铁点穴镢舞得风雨不透,可三十招一过,自己摇着头就下去了,打不过。
接着是“铁掌侠”李源,一条鹿筋腾蛇棒神出鬼没,结果三十招都没撑到,拱手认输。再上来的“铁扇仙”张鼎、“赛判飞行侠”苗泽,都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可是一个接一个,都在秋田的剑下铩羽而归。
整个擂台鸦雀无声,北侠的剑,仿佛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就在这时,一位道长飘然登台,手持一口巨阙剑,正是与秋田齐名的“南侠”司马空。一个“北昆仑”,一个“南昆仑”,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两人剑来剑往,一口气斗了一百多个回合,剑气纵横,看得人眼花缭乱,却始终难分高下。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也因此得名“南北昆仑会”。
最后,还是那个惹事的童林,凭着一对奇门兵器子午鸡爪鸳鸯钺,才算替两位大佬解了围。这对兵器造型奇特,如鸡爪交错,专克长兵,能锁能钩,正是剑法的克星。童林也凭此一战成名,获赠“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的威名。
可江湖的风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重阳佳节,狐儿山铁扇寺,一场评理大会变成了比武大会。这次的对手,是铁扇寺的大当家,“紫面伽蓝佛”济慈。这和尚的兵器更邪门,是一对钢针,出手无声,防不胜防。
车轮战再次上演。西侠于成、铁扇仙张鼎、南侠司马空、赛判飞行侠苗泽……一个个名宿上去,又一个个败下阵来。连“左臂神刀”洪利,凭着一手诡异的左手刀法占了点先机,也深知内力远不及对方,打了二十回合便自行收刀,算是给了对方面子。
最后,连四大昆仑侠中的北侠秋田、东侠侯廷都亲自上阵,打了八十多回合,依旧是平分秋色。最绝的是“隐逸侠”甘雨甘凤池,他不上手,亮出一对钩子让济慈猜名字,济慈猜对了,甘雨二话不说,认输下台。这比的不是武功,是阅历和名望。
十位高手轮番上阵,都奈何不了济慈手里的那对钢针。最后还是童林出手,与济慈斗到性命相搏的关头,才引出了济慈的师父“水晶长老”,用哭丧棒强行分开了两人。这场“双针会十侠”,让武林中人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高手。
武林中的这种“卷”,还体现在门户之争上。三月三亮镖会,云台剑客燕普,一个人就想挑战整个双龙镖局,夺下十三省总镖头的位子。
这口气,何其之大!
于成、张鼎、苗泽、洪利、侯廷、司马空、秋田……这些我们熟悉的老面孔,又一次成了背景板。他们一个个上场,又一个个被燕普的剑法击败。燕普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连败七位成名侠客。
后面上场的宝镜禅师、何道源,也都是剑客级别的高手,可依然挡不住燕普。直到童林的大师父尚道明上场,才算勉强顶住。尚道明武功未必高过前面几位,但他占了个大便宜:燕普已经连斗九场,打了八九百回合,铁打的人也耗得差不多了。
即便如此,燕普还是和尚道明斗了个旗鼓相当。最后,又是“太极八卦术士”张洪钧这位神仙人物从天而降,才终止了这场惊人的车轮战。燕普一人独斗“七侠三剑”,虽败犹荣,成了江湖传说。
这些评书演义里的故事,大多依托于清代背景。那时的社会相对稳定,民间习武风气极盛,镖局、武馆遍地开花,为这些江湖恩怨提供了舞台。这些故事经过单田芳、袁阔成等评书大师的演绎,更是家喻户晓,成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故事里还有更狠的角色。金凤山的惠斌,外号“金鸡好斗双罡掌”,师从欧阳修和董化一两位泰山北斗,武功已臻化境。可他有个致命缺点:护犊子。为了包庇犯了国法的徒弟,公然对抗官府。
结果呢?朝廷和武林联手,出动了十六位剑侠才将他制服。这名单拉出来,几乎是当时武林的半壁江山,从“碧目金睛佛”姜达到“北侠”秋田,全是顶尖人物。
而来龙山一战,更是将“群殴”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烈焰苦海万朵莲”智玄长老,一条十三节盘龙鞭使得是出神入化。童林四十回合就败下阵来,岳父于廷三十回合告负。
怎么办?只能一起上。于廷的亮银鞭、王十古的人骨鞭、诸葛宏图的蛇骨鞭、惠斌的墨骨鞭,再加上秋禅的舍利鞭,五条神鞭从四面八方围攻智玄的盘龙鞭。这场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最终,智玄长老力竭败走。这便是“五鞭会盘龙”。
最巅峰的一战,发生在香山擂。主角是“怪影重叠老剑魔”曾头九。这已经不是侠客,而是“魔”了。
女子剑客第一人吕婉娘,六十回合败北。清真门第一高手买驼山明,六十回合败北。三清教三大真人,雷青天、司马孝良、路鸿飞,车轮战上阵,全部败北。无极门二圣,张明志、赵明真,联手也不是对手。
八位剑仙级的人物,都倒在了曾头九的剑下。最后,四大名剑的师父,“金腮罗汉”袁大化,一位剑仙中的顶尖高手,被逼得只能用赌局来定胜负。他赌自己能接曾头九一百招。
袁大化拼着元气大伤、折损修为的代价,硬是撑过了一百招,赢了赌约。可谁都明白,若非前面七位剑仙耗尽了剑魔的锐气,这一百招,他无论如何也接不下来。
我的看法:
这些江湖故事,听起来是打打杀杀,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序”。武功有高低,名望有大小,人情有远近。一个高手再强,也怕车轮战;一场看似公平的比武,背后可能是人情世故的较量。这或许就是“江湖”二字最迷人的地方,它既有快意恩仇的理想,也充满了无法摆脱的现实规则。一山更比一山高,故事里的人如此,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