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朝鲜成俄全球代理!金氏军非洲现身,中国立场咋样?
产品展示
朝鲜成俄全球代理!金氏军非洲现身,中国立场咋样?
发布日期:2025-08-27 12:05    点击次数:119

朝鲜军队的全球足迹:从半岛堡垒到欧亚非的军事玩家

谁能想到呢?

那个印象里总是关起门来搞导弹试验、在国际舞台上沉默寡言的朝鲜,最近几年突然活跃得让人有点认不出来了。

以前总觉得他们的军队就守着三八线那一片儿,顶多在自家门口搞点动静。

可现在,他们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了战火纷飞的东欧平原,甚至远渡重洋,踏上了非洲萨赫勒地区的滚烫黄沙。

这步子迈得可真够大的,从东亚到东欧再到西非,横跨了整个欧亚大陆。

大家伙儿心里都在嘀咕:朝鲜这是要干嘛?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肯定有故事。

沙漠里的朝鲜兵:布基纳法索的“总统护卫队”

咱们先看看非洲那头。

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这几年政局那叫一个乱,政变跟走马灯似的。

2022年又是一场政变,特拉奥雷上台当了总统。

这位新总统显然不想走前任的老路,转头就加入了萨赫勒国家联盟,一个在非洲萨赫勒地区、由几个同样不太稳定的国家组成的组织。

有意思的是,特拉奥雷2024年还专门跑了一趟莫斯科,参加了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

普京当时可是拍着胸脯说,要给布基纳法索提供安全支持,意思就是“兄弟别怕,有我罩着”。

但问题是,俄罗斯自己正深陷乌克兰战场呢,焦头烂额,哪还有多少余力去管万里之外的非洲?

普京的承诺听起来挺美,可兑现起来恐怕力不从心。

结果呢?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特拉奥雷前脚刚从俄罗斯回来没多久,后脚就有消息爆出,朝鲜居然向布基纳法索派出了整整700名精锐部队!

这可不是去旅游或者搞搞演习的,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保护特拉奥雷总统,防止有人再搞政变把他掀下台。

这时间点掐得也太准了吧?

特拉奥雷刚在莫斯科得了承诺,转眼朝鲜的兵就到了。

要说这是巧合,恐怕没几个人信。

很多分析都认为,这明摆着是俄罗斯自己分身乏术,但又不想在非洲盟友面前食言,于是就把这个“保镖”的活儿,委托给了同样关系紧密的朝鲜。

朝鲜呢,也乐得帮这个忙,毕竟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个后面细说)。

这700名朝鲜兵可不是普通的维和部队或者军事顾问。

他们装备精良,带着无人机、装甲车这些硬家伙,直接负责总统府的警戒,在首都瓦加杜古的重要地点巡逻站岗。

这些任务风险极高,随时可能遭遇袭击。

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当地媒体拍到,这些朝鲜军人居然和俄罗斯的瓦格纳雇佣兵一起行动!

看起来分工还挺明确:朝鲜部队负责明面上的安保,瓦格纳的人则在暗处搞侦察、收集情报,两边配合得还挺默契。

这种场景,以前在非洲可真是闻所未闻。

战火中的“友谊勋章”:朝俄在东欧的并肩作战

如果说在非洲的行动还带点“代理人”色彩,那在东欧战场上,朝鲜和俄罗斯的合作就直接得多了,简直称得上是“真刀真枪一起干”。

2024年,乌克兰军队出其不意地打进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地区。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朝鲜干了件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事——直接向库尔斯克前线派遣了大约1.2万名军人!

这些朝鲜士兵可不是去当啦啦队的,他们是带着重武器,实打实地和俄罗斯军队并肩作战,共同反击乌军的进攻。

这个动作的意义非同小可。

要知道,自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来,朝鲜军队就再没有大规模地踏出国门参与实战。

这次不仅出去了,还直接站到了北约支持的一方(乌克兰)的对立面。

这彻底打破了外界对朝鲜军队“固守本土”的刻板印象,标志着其军事角色的一个重大转折。

朝鲜官方对这次行动的描述也很有意思。

朝中社用了“关系特别铁的战友合作”这样的词来形容。

了解朝鲜宣传口径的人都知道,这种表述的分量极重,通常只用来形容他们最核心、最信赖的盟友。

这次用在俄罗斯身上,足见朝鲜对这次军事合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两国关系的“热度”。

俄罗斯方面的回应也相当给面子。

普京总统公开表示,要给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朝鲜军人颁发俄罗斯的军事勋章,而且点名要发的是“卫国战争胜利勋章”!

这种勋章在俄罗斯的地位非常高,通常只授予在伟大卫国战争(即二战苏德战场)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本国军人或少数几个苏联时期的铁杆盟友。

现在,普京要把这枚象征极高荣誉的勋章授予朝鲜军人,这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了:俄罗斯不仅认可朝鲜的贡献,更将两国军事互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几乎视其为“自己人”。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深度合作本质上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俄罗斯手里有什么?

有朝鲜梦寐以求的先进军事技术。

在库尔斯克战场上,俄罗斯就手把手地教朝鲜军人操作更先进的T-90M坦克、升级S-300防空系统,甚至还分享了宝贵的无人机侦察技术。

这对长期被国际社会严厉武器禁运、技术封锁的朝鲜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这些技术能直接提升朝鲜人民军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价值难以估量。

那朝鲜能给俄罗斯什么呢?

最直接的就是人力和弹药。

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朝鲜就被认为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炮弹和火箭弹,数量可能达到几百万发,有效缓解了俄军在前线持续作战的弹药消耗压力。

而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朝鲜更是直接投入了成建制的部队参战。

据说朝鲜士兵在战场上表现得相当顽强,战术执行也很到位,连俄罗斯国防部都公开称赞过他们的战术水平。

在俄罗斯兵源紧张的情况下,这1.2万生力军的加入,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而且,朝俄两国的军事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你出技术我出兵”的模式,正在向后勤、情报甚至网络空间深度融合。

有报道称,朝鲜在远东地区的军事仓库向俄罗斯开放,用于储存转运前线急需的物资。

双方还组建了联合的电子战小组,共同应对战场上的电子干扰。

更惊人的是,有分析指出,朝鲜可能参与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网络攻击行动。

美国一些智库的报告已经用“军事组合体”来形容当前的朝俄关系,认为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盟友范畴,是一个能实战、技术互补的紧密联合体,这种结合对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从幕后顾问到台前主角:朝鲜军事角色的沧桑巨变

把时间拉回到几十年前,对比一下,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朝鲜军事角色的巨大转变。

冷战时期,朝鲜确实也在非洲有过军事存在,比如在津巴布韦、安哥拉等国家。

但那时候主要是派遣军事顾问,规模很小,每次也就几十人到一百人左右。

他们的任务也很明确:指导当地军队训练,传授一些游击战、特种作战的经验,属于“师傅带徒弟”的性质,自己基本不会直接卷入战斗。

再看看现在:在俄罗斯,是上万人的部队带着重装备上前线打仗;在布基纳法索,是几百名精锐荷枪实弹保护外国总统,执行高风险任务。

无论是规模、任务的直接性、参与的程度,还是所追求的战略目标,都跟冷战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朝鲜军队已经从过去的“幕后指导者”,大步流星地走到了国际军事行动的“台前主角”位置。

为什么是现在?朝鲜全球军事布局的深层算盘

朝鲜这几年突然加速“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军事存在,绝不是一时兴起或者为了出风头。

背后有着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既有迫在眉睫的生存需求,也有着眼长远的国际地位谋划。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获取先进军事技术,突破封锁。

这个前面已经提到了。

国际社会对朝鲜的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像铁桶一般,让朝鲜的军事现代化步履维艰。

与俄罗斯的深度军事合作,尤其是这种并肩作战的模式,为朝鲜打开了一扇难得的窗口。

俄罗斯提供的坦克操作、防空系统升级、无人机技术等,都是朝鲜凭自身力量难以获得的。

在库尔斯克这样的实战环境中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效果远胜于和平时期的演习或理论教学。

有观察人士分析,通过与俄军的联合行动和获得的技术支持,朝鲜陆军的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能力在近几年可能有显著提升。

这种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提升,是朝鲜敢于并愿意参与国际军事行动的核心动力之一。

第二,重塑国际形象,打破孤立状态。

长期以来,朝鲜在国际上被贴满了“封闭”、“孤立”、“危险”的标签,经常成为被批评和制裁的对象。

朝鲜显然厌倦了这种被动局面。

通过向俄罗斯派遣军队参与“抵抗西方扩张”的行动,以及在非洲执行“保护合法政府”、“维护稳定”的任务(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宣传的),朝鲜试图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我们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国际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他们甚至制作了纪录片,展示其在海外“反恐”、“维和”的形象。

这种“形象工程”似乎并非全无效果。

有迹象表明,像南非、埃及等一些非洲国家,在国际场合对涉及朝鲜的批评性决议或言论,态度有所软化,不再像过去那样紧跟西方步伐。

朝鲜正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国际军事俱乐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非被排斥的异类。

第三,绕开制裁,获取关键资源,打通经济命脉。

严厉的国际制裁像紧箍咒一样套在朝鲜经济头上,使其在获取粮食、能源、外汇等方面困难重重。

参与海外军事行动,成为朝鲜撬动资源、突破封锁的一个巧妙杠杆。

帮助俄罗斯打仗,换来了什么?

据报道,俄罗斯允许朝鲜优先参与其远东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这可是朝鲜急需的能源命脉。

在布基纳法索保护总统,又换来了什么?

该国锂矿的开采权!

锂是制造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在现代科技和绿色能源中地位极其重要。

据说布基纳法索的这个锂矿储量不小,如果能顺利开采,足以满足朝鲜未来多年的电池生产需求。

此外,朝俄之间的贸易额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且很多交易都采用易货贸易(比如用军火换粮食、能源)或者避开美元结算体系的方式进行,这等于在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之外,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存通道”。

第四,核武与导弹的底气:从棋子到棋手。

不得不说,朝鲜近年来在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其敢于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积极、甚至更强势军事行动的根本底气。

2023年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标志着朝鲜在事实上成为了一个核国家。

手握“核大棒”,让朝鲜在与俄罗斯这样的传统军事强国打交道时,腰杆子硬了很多。

普京现在谈及朝鲜时,已经开始使用“核共享盟友”这样的表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在非洲,虽然朝鲜不会明说,但其暗示性的“安全保障”能力(即核威慑),无疑也增加了其对当地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拥有了核武器,朝鲜感觉自己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有资格参与大国博弈的棋手之一。

这种心态的转变,是其全球军事战略扩张的重要心理基础。

非传统联盟的拼图:抱团取暖的抗制裁阵线

朝鲜的军事扩张并非孤立现象,它实际上是一个更大图景的一部分——一个由俄罗斯、朝鲜、伊朗等长期遭受西方严厉制裁的国家组成的“非传统安全联盟”正在逐渐成形并强化。

这个联盟没有北约那样的正式条约和组织架构,显得松散而务实,但其内部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却在不断增加。

这几个国家走到一起,最直接的共同点就是都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

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和乌克兰战争,被西方在金融、能源、科技等多领域“卡脖子”。

朝鲜因为核导计划,被联合国和主要国家全方位制裁,经济民生举步维艰。

伊朗则长期受困于核问题引发的制裁,石油出口被限,金融体系被孤立。

西方希望通过制裁迫使它们改变行为或削弱实力。

面对共同的“敌人”和相似的困境,“抱团取暖”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这个联盟的合作非常务实,一切以实际利益为导向。

俄罗斯需要朝鲜的弹药和兵源补充其在乌克兰的消耗;朝鲜和伊朗则渴望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和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朝鲜和伊朗之间也存在武器技术(比如导弹)的交流。

它们之间的贸易很多采用易货或避开美元体系的方式进行,共同构建对抗制裁的“平行体系”。

在军事上,除了朝俄在乌克兰的合作,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以及三国在武器研发、情报共享甚至网络战方面的潜在协作,都显示出这个联盟在安全领域的紧密联系。

中国的角色:复杂平衡中的观察者

对于这个正在崛起的非传统联盟,中国的态度显得颇为微妙和复杂。

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朝鲜有着传统友谊,与伊朗也有重要的能源和经济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对于三国之间,特别是朝俄之间日益深化、甚至带有实战性质的军事合作,不可能没有担忧。

这种合作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增加了冲突升级的风险,可能破坏中国周边乃至全球的稳定环境,这并不符合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基调。

但同时,中国也看到了这个联盟存在的战略价值。

在政治上,这个联盟的存在客观上分散了西方的注意力和压力,为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增添了砝码。

中国可以利用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支持,对冲西方的影响力。

在经济上,深化与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和贸易往来,对中国保障能源安全、拓展市场具有现实意义。

联盟国家在绕过西方制裁方面的一些做法(如本币结算、易货贸易),也为中国推动“去美元化”和建立更独立的经济体系提供了参考和潜在的合作空间。

因此,中国的策略更倾向于一种谨慎的平衡:在维护与这些国家双边关系的同时,避免被深度卷入它们的军事同盟或对抗西方的行动中,尤其要避免直接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特别是涉及朝鲜核导问题的制裁)。

中国更希望扮演一个稳定者和调停者的角色,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并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结语:改写规则的玩家

朝鲜军队的足迹从三八线延伸到库尔斯克战壕,再踏上西非的沙漠,这绝非偶然或孤立事件。

它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曾经封闭的国家,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军事能力和地缘政治环境,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奋力开拓空间。

无论是通过深度绑定俄罗斯获取技术突破制裁,还是在非洲扮演“安全提供者”换取资源,亦或是凭借核武库提升自身战略地位,朝鲜的目标非常明确:打破孤立,求生存,谋发展。

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问题国家”,而是积极利用手中的筹码,试图成为能够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安全格局的玩家。

这种转变,加上俄罗斯、伊朗等国的联动,正在催生一个以共同对抗西方压力为纽带、以务实合作为基础的非传统联盟。

这个联盟的出现和强化,使得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复杂多元,西方主导的单极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未来的全球安全格局,将不再是西方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和动态博弈。

朝鲜,这个曾经的“隐士王国”,正以其独特而强势的军事外交,成为这场格局重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

它的每一步动作,都在提醒世界: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