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轩三分绝杀失败后,中国男篮最终以1分负于澳大利亚,拿下了亚洲杯亚军。这也是中国男篮这十年来在国际赛场上最好的成绩,大家都在为这支队伍还有郭士强指导而感到自豪。他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下一个难关就是11月份的世界杯预选赛。按照亚洲杯期间的表现来接下来的阵容调整势在必行。
根据已经公布的分组,中国男篮和日本、韩国、中国台北分在了同一小组。尤其是日本队,不但有八村垒这样效力NBA的球员,还拿过巴黎奥运会入场券。从11月28日开始,中国队要先后对阵韩国队两场。世预赛的难度可比亚洲杯大多了,到时候各队主力全上场,谁也不会给对手机会。所以中国男篮最需要的就是杨瀚森、周琦、曾凡博和崔永熙这四位球员回归。
杨瀚森本身就是内线大闸,年仅19岁,但能攻能防,传球视野也好,经历了NBA历练之后,他的水平只会更上层楼。而周琦如果不是因为伤病,这次亚洲杯本来可以打,他的篮板和护框能力会让中国队内线更有底气。曾凡博同样因伤缺阵,他属于能打能跑、进攻防守两端都能带动球队的人,补充锋线短板再合适不过。崔永熙虽然刚伤愈,但投篮、防守、速度都是外线不可多得的人选,回来后会让外线更稳。
相应的,队伍有人进来就得有人离开。余嘉豪虽然块头大,但篮下终结和抢篮板都不突出,顶替不了即将回归的中锋们的位置;雷蒙也因为年纪偏大、功能单一,再加上表现并不突出,很可能要让出一席之地;李祥波在这届亚洲杯基本边缘化,场上硬度和运动能力都难有竞争力,淘汰几乎板上钉钉;至于赵嘉义,首发到替补再到被弃用一路下滑,问题还是出在进攻和防守能力不够,留队希望渺茫。
主力归队和人员更迭对球队来说再正常比成绩更难得的是,看着一直努力的中国男篮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希望。每次选拔和较量,都是一群年轻人为了梦想在拼命,背后是汗水,也是成长。有些人暂时离开,也许努力还会被看到;而那几个即将回归的老熟人,或许正是中国队突破自我的关键节点。有时候,一支球队真正的胜利,是在不断试错和坚持里慢慢积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