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船闯进了美国后花园? 最近1.4万吨的"雪龙2号"出现在阿拉斯加海域,美军飞机紧急起飞拦截,遭遇史诗级尴尬! 当美国巡逻机用广播发出驱离警告时,中国船员的回怼让现场美军集体破防。 这艘能撞碎1.5米冰层的钢铁巨兽,正改写着北极的势力版图!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雷达屏幕上闪出一个庞然大物。 这艘挂着五星红旗的万吨巨轮,正沿着白令海峡长驱直入,最终停在距离美国阿拉斯加海岸130海里的位置。 排水量高达1万4千吨的钢铁巨兽,正是中国最先进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
北美防空司令部立即派出C-130J巡逻机紧急升空,海面巡逻舰全速赶往目标海域。 当美军飞行员在海域上空盘旋时,肉眼都能清晰看见船体上醒目的中文标识。 飞行中校史密斯事后描述:"它像座移动冰山,船头的破冰刃闪着寒光,所有设备都处于工作状态。 "
美军机组接通公共通讯频道,用预设喊话程序发出警告:"中国雪龙2号,你已进入美国专属经济区,请立即改变航向! "无线电里随即传来平静的中文回答:"这是中国科考船雪龙2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7条,我们正依法行使航行自由权。 "字正腔圆的英语声明紧接着响起:"美国尚未加入该公约,无权设立单方面管辖海域。"
驾驶舱里的美军官兵集体愣住,此时舰载监控画面显示,这艘蓝白涂装的巨轮正稳稳向北航行,甲板上穿着橙色防寒服的科考队员仍在操作气象设备,完全无视头顶盘旋的战机。
北美北极司令部指挥官利特尔少将紧急连线白宫:"中国人手里握着国际法,我们的拦截动作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
这艘让美军束手无策的"雪龙2号",装备着世界领先的双向破冰系统。 它的船头能碾碎1.5米厚冰层,船尾螺旋桨具备反向破冰能力。
在零下50度极寒测试中,全船22个水密舱室仍可正常运作。 此刻它正执行冰盖测绘任务,船舱里装载着深海机器人、海冰检测雷达等47套精密仪器。
距离中国船12海里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金博尔号"巡逻舰只能保持伴航。 舰长汤姆森中校发现雷达屏幕上的信号异常稳定:"他们的航向误差控制在0.5度以内,航速精确保持12节,是部精密仪器。 "
当两船最近距离缩短至3海里时,监控画面拍到有科考队员在甲板上架起天文望远镜,平静地观测着极地天空。
美国《海军时报》披露了更多细节,报道指出这已是今年第3艘现身北极圈的中国科考船。 中国现有4艘极地破冰船组成的船队,总吨位超过美国所有破冰船之和。
让五角大楼焦虑的是,这些船上装配的高清测绘设备,正在绘制全球最完整的北极海底地质图。
冰层下暗流涌动,在雪龙2号的冷藏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分析刚采集的冰芯样本。 这种长3米的柱状冰体记录着1600层冰雪沉积,能解读出过去5万年的气候密码。
底舱机械臂则向3800米深的海沟投放探测器,收集海底热泉微生物样本。 所有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回广州的极地研究中心。
随着北极冰盖加速融化,西北航道战略价值飙升。 这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新航线,比传统苏伊士航线缩短7000公里。
雪龙2号此次穿越的白令海峡,正是西北航道的东大门。 卫星航迹图显示,该船在阿拉斯加近海实施"S型"测绘路线,扫描面积覆盖6500平方公里海域。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捕捉到重要动向,就在雪龙2号通过白令海峡当天,俄罗斯破冰船"苏联胜利号"正在楚科奇海待命。
两国船舶的卫星定位系统持续进行数据交换。 自2023年起,中俄已实现北极集装箱航线商业化运营,从大连到摩尔曼斯克的运输时效比传统航线提速40%。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彼得森实地探访了阿拉斯加海军基地。 他在专栏里写道:"机库里的美国破冰船'北极星号'正在维修第17个发动机故障,零件需要从加拿大空运。 同时卫星照片显示,中国江南造船厂的第3号船坞里,新破冰船模块正在吊装。 "
法国海洋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科研机构获得联合国批准的北极科考项目达32个。 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中国科考站,全年有百名科学家轮值驻守。 当雪龙2号航行至北纬72度时,船上发射的探空气球传回实时气象云图,成为全球9个极地预报中心的核心数据源。
在华盛顿智库讨论会上,前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播放了拦截现场的录音片段:"中国船长的英语比我们的飞行员还流利。 当他们援引国际公约条款时,会议厅里所有法律顾问都在翻条约。 "五角大楼随后向国会提交报告,承认在现役重型破冰船数量上,美国以1:4落后于中国。
北极理事会最新航行记录簿显示,雪龙2号在完成阿拉斯加测绘后,已平稳穿越波弗特海。 船载AIS系统显示,它正沿着北纬70度线继续东进,船尾翻滚的浪花在北冰洋深蓝海面划出笔直的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