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的体系里,西北军可是相当关键的一股力量;即使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中西北军败阵,而且四分五裂之后,起源于西北军的各路部队仍然规模庞大,而且存续了好些年。
在这些西北军的源头部队当中,第29军的体系可算是相当有名的一个啦。
这支部队,原本是中原大战后撤退到晋南的西北军的一部分,他们既没有在当地解散,也不打算直接向蒋老大投降,所以在张学良的主持下,临时被编为东北边防军第3军,后来又改成了南京方面官方认可的第29军。
当时,第29军的规模被限制得死死的,只有两个师在管辖范围内,一个是第37师,另一个是第38师。
虽然南京方面说这两个师只归属4旅8团,但其实第29军的编制却是6旅12团,还加上了3个特务团和2个教导团。
由于编制限制,加上没有稳定据点什么的,第29军那会儿在各个方面都挺吃紧的。
等到1933年,长城抗战中第29军一战扬名立万以后,他们的处境瞬间好转了不少。这个军先是拿到了察哈尔的地盘,然后又把握住机会,进驻了平津地区,接着对河北省的掌控也更加稳固。
因此,第29军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人口基础,还在整编部队之后,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比方说,在步兵师的编号上,除了原有的第37师和第38师之外,还新增了第132师和第143师这两个编号。
在师以下的旅级单位方面,第29军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作为主要力量的第37师和第38师,各自保持了三个正规旅的编号;而第132师和第143师则各自拥有两个正规旅的编号。
这样一来,已经拥有了十个步兵旅了。
除了正规的步兵旅之外,29军还搞了不少独立旅,数量相当可观。
这8个独立旅的编号是:
这八个单独的旅编号是:独立第25旅、独立第26旅、独立第27旅、独立第28旅、独立第29旅、独立第31旅、独立第39旅、独立第40旅。
得提醒的是,这些独立旅的编号其实南京都清楚,甚至是由南京方面授予的。
其实给第29军“独立旅”这个番号,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已被整编的部队的事实无可奈何,也不愿意完全认可,所以才这么做的,而没有给予他们新的步兵师或者正规的数字番号旅的编制。
这些独立旅没有师级单位来管辖,而且第29军又没法直接统领8个旅,所以实际上就是把每个旅“分散”到不同的单位去了。
其中,独立第25旅划归第37师,独立第26旅归属地38师,独立第27旅与第28旅被交给了第132师,而独立第29旅和第31旅则归属第143师。
此外,独立第39旅和第40旅由军部直接负责管理。
这样一来,第29军的四个步兵师就都变成了四旅制的步兵师,规格比当时中央军的四团制步兵师还要高一点。
实际上,第29军的独立旅和正规编号的旅有什么不同,主要是编制和职责上的差别。独立旅往往是从主力部队中抽出一部分,单独组成的,任务比较灵活,不一定隶属于某个师或者军,行动上比较自主一些。而正规的数字编号旅,比如某某旅,通常是按照整体编制体系设计的,归属于某个师或者军,职责和部署相对固定,体系也更规范一些。要说区别,就是在组织架构、任务配合和编制标准上有些差异啦。
归属于各师的独立旅和正规的旅,编制基本一样,都是包括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特务连,总兵力大概在四千多人左右。
而由军部直接管辖的独立第39旅,额外配备了一个特务团;至于独立第40旅,它则多了一个特务营。
所以,这8个独立旅的组成都算上,有16个步兵团,再加一个特务团和一个特务营,总兵力超过三万人。
如果按照当时普遍采用的二旅四团制的师级编制来算,能够组建四个师,而再加上一个正规军的话,组成一个标准的军,绰绰有余。
七七事变发生后,1937年,第29军从平津一带南下,其下的步兵师和独立旅都扩充成了三个军。至于那些独立旅后来都走向了哪儿呢?
独立第25旅和独立第29旅合编成第77军的第179师;
B:独立第39旅被日本鬼子缴了械,后来由天津保安队改成了新的独立第39旅;这个部队与第38师第113旅合并成的独立第26旅,一起编进了第59军第180师。
C:之前的独立第26旅和第113旅互换了番号,变成了第38师里的新的第113旅。
D:独立第27旅在北平突围之后,撤到张家口,之后就一直在第68军的编制里待着,后来又被编入了临时组建的第36师。
E:独立第29旅跟第31旅合起来组成了第143师里的第119师。
F:独立第40旅的番号被取消,兵力都并入了第68军的各个部队。
因此,原本属于第29军的那8个独立旅,后来都发展成为了第119师和第179师这两个完整的师;另外还有第38师和临时组建的第36师的一部分。
按路线来看,第59军带走了一个旅, 第77军带走了两个旅, 第68军带走了四个旅,而被敌人缴械解散的那个旅则属于天津保安队在外出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