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不少平台看到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再过五年,100万的房子还能值多少,”
房价从21年开始,到目前已经连续下架了近4年,2025年更是平均跌幅超过20%,
三四线城市更离谱,21年前100万的房子可能现在60万都难出手,
那五年后,100万的房子到底还能值多少?
其实答案在十年前就有人给出了——孙宏斌和王建林
2015-2016,很多城市的房价几乎上涨50%,楼市火到什么程度?
连夜排队、借高利贷付首付,每当新楼盘开售,售楼处里三圈外三圈,
而在这房地产疯狂的时代,
孙宏斌在行业大会上语出惊人:“房地产要下行了!”
不少同行都认为他是想降低预期自己好抄底,结果孙宏斌转头就开始出售公司非核心房产,
公司高层想竞拍地段不错的土地,他坚定否决,
之后融创拿地节奏也慢下来,地产业务一路收缩,不少同行嘲笑其胆小。
同一时间,王建林也公开表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能繁荣 50 年,中国也不例外。”
不久后他就开始出售伦敦、悉尼的海外地产项目,
国内的商业地产、文旅和酒店项目也一个一个紧跟,
当时很多新闻说万达资金链出现问题,要断臂跑路了,
结果说了10年,万达还是万达,
而那些接手万达项目的企业,后来大多被楼市低迷拖进困境。
现在回头看,中国楼市的持续低迷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而是这二十年疯涨后的价值回归!
2000年的北京三环,每平米才三千五,当时好多人吐槽:“这么贵谁买?”
结果到2020年,三环的房价平均到了10多万每平,近乎翻了 30 倍;
上海浦东更不用说,90 年代末几千块一平米,那是谁也看不起离市中心那么远的地段,
后来随着浦东发展,黄浦江边的房价涨到十几万,早期买房的人随便一套都翻十几倍。
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楼市转向,
可在央妈四万亿的刺激下,又掉头加速,以每年15%的增长稳步而上,
真正疯狂的是15-16年那段时间,股票、楼市可以说都是疯狂的,
那时候突破天际的楼王成交价刷爆网络,连夜排队摇号的楼盘更是数不胜数,
而在提出房住不炒,甚至限购限售的情况下,
反而更疯狂,那时候借高利贷付首付的真不在少数,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1年,楼市急转而下,全国新房、二手房价格第一次双双下跌,
“买房稳赚” 的想法第一次动摇,
而到了如今,买房甚至意味着亏钱。
回归正题,再过五年,100万的房产,到底能值多少?
其实没有统一答案,地段、配套、品质不一样,
但大致可以分这三种情况:
1. 悲观情况:三四线人口外流区,可能缩水一半
最揪心的就是那些人口一直往外跑的三四线城市,还有偏远区域。
年轻人都往大城市闯,留在本地的要么早就有房,要么对新房没需求;
而且这些房子大多产权剩不到50年,户型还是十几年前的老设计,住着不舒服,也没人愿意接盘。
再过5年,100万的房很可能缩水一半,到时候 50万都未必能卖出去,甚至可能砸在手里。
2. 中性情况:普通地段房,大概率跌到60-70万
就是那种不算核心、也不偏远的地段,周边有超市、学校,但没什么突出配套,小区品质也一般。
要是未来房产税落地,手里有多套房的人肯定着急抛售,这类房子的供应量会变多,价格肯定受影响;
而且现在政策重点是 “防风险”,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刺激楼市上涨。
所以再过 5 年,100万的房大概率会跌到60-70万,想保值很难。
3. 乐观情况:一线近郊优质房,能维持80-90万,甚至可能涨
这种只针对 “核心地段的好房子”,比如一线城市的近郊 —— 周边配套完善,旁边还有不少高新企业,年轻人就业机会多,刚需能稳住。
最后房地产普涨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以前不管什么房子买了都涨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市场是有房就行变好房才值,
就像王健林说的:“没有品质和运营的房子,就是一堆钢筋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