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理财观:认清金钱的本质才能与其成为朋友
学会花钱与懂得如何挣钱同样重要
如果人类没有恶的冲动,应该不造房子、不娶妻子、不生孩子、不工作才对。
——塔木德
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如何赚钱以及如何花钱都是衡量人格的尺度。然而,金钱与智慧同在,我们要懂得运用智慧赚钱,更要学会花钱,金钱只有在使用时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开头《塔木德》中的这句话,说明了钱在犹太人心中的地位。
犹太人崇尚金钱,但他们不主张过度节俭。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则笑话:
卡恩站在一家百货公司的前面,摆在他面前的是橱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这让他目不暇接。他的旁边,站着一位抽着雪茄穿戴得体的犹太绅士。
卡恩恭恭敬敬地对绅士说:“看你的雪茄,应该不便宜吧?”
“2美元1支。”绅士回答。
“天哪……那么,您一天抽多少支呀?”卡恩很吃惊。
“10支。”
“哦,天哪,那您抽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犹太绅士很平静地回答。
“什么?难以置信,不知道您算过没,假如您不抽烟的话,您省下的钱足够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
“那按照您的意思,您应该不抽烟吧?”
“是的,我不抽烟。”
“那么,您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
“没有。”
“告诉您,这一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从这种幽默故事中,我们不得不说卡恩是聪明的,他有着惊人的算术能力,一下子就能算出如果一个人40年不抽烟的话,能省下多少钱;另外,他也是节俭的代表,他从未抽过2美元1支的雪茄,但我们看到,真正有智慧的是这位犹太绅士,因为他更懂得运用智慧赚钱,而不是一味地省钱。钱是靠钱生出来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
犹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运用智慧赚钱,也要懂得节俭,但不要过分节俭。《塔木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金钱不使用的话,这种做法是愚蠢的,跟贫穷毫无区别。有钱不能花,不正是穷人的表现吗?所以,—个真正的富人,不光会赚钱,更会花钱。
犹太人认为即使要追求神圣的精神生活也不应该限制自己的生活水平,即使是信仰上帝,也可以享受人生,这两者并不矛盾。人生就是既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要追求世俗上的幸福。虽然一味地追求物质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只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忽略了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高,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高贵的地位。
犹太人崇尚节俭与他们注重生活的享受这两者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他们要想经商,要想赚钱,就要有资本,也就是启动资金,这需要他们积累财富,也就是要节俭,然而赚钱的最终目的是享受生活,如果赚到了钱却不花的话,那赚钱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对赚钱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了。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当看到有自己十分喜爱的东西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购买,然后他们又会产生新的赚钱欲望。
在繁华的纽约市中心,在高档的意大利餐厅和中国餐馆里,坐着儒雅的犹太人,他们一边和家人、朋友享受美食,一边交谈,十分惬意,让人羡慕。犹太人十分享受花钱的过程,他们经常会为了一顿饭而一掷千金,因为这是他们赚钱的动力。
然而,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金钱的奴隶,而不是主人。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就是他们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他们为钱而生,为钱而死,他们不断地积聚财富,敛财才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的生活模式就是挣钱、存钱、再挣钱、再存钱……他们最大的乐趣是“数钱”;他们的哲学是“钱越多越好”,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大多会敬而远之。
我们想要生存,就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这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有些人却把这种需要扩大化,并上升到以敛财为目的的阶段,财富积累得越多,对于他们来说就越好。于是,他们竭力追求财富,一旦到了手,就绝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总会把金钱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有快乐可言?
《塔木德》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谁都需要金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人生全部的快乐不在于敛财,还有其他方面。钱只有在被使用时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所以我们不能被钱套牢了人生。对待金钱要有慷慨的态度,会赚钱,更要懂得如何花钱。
可以追求财富,但不能贪婪
真正的清白和真正的诚实是可以从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只有在金钱问题上可靠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清白、诚实的。
——塔木德
有人说:“钱是万恶之源。”因为一些人为了钱可以无恶不作。世界上的罪行,大都直接、间接地与钱有关。然而,《塔木德》这样告诉人们: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贪财才是万恶之根。爱财但不要贪财。
众所周知,犹太人对金钱的占有欲要远远高于其他民族,但他们只爱属于自己的钱,不会贪婪地去占有不属于自己的钱。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们有足够的定力。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犹太人靠的是双手和头脑,堂堂正正地去赚钱,对于不义之财,他们从来没有非分之想。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拉比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计,每天都要到山里砍柴,把砍来的柴背到城里去卖,然后用卖得的钱买生活用品。从山里到城里,要走很远的一段路程,为了节省时间,这位拉比决定攒钱买一头毛驴。
有一天,拉比牵着毛驴回来了。徒弟们看到后非常高兴,便把毛驴带到河边,给它洗澡。让人没想到的是,毛驴的身子刚洗到一半时,从它脖子的铃铛里掉出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徒弟们捡到钻石后一个个欢呼雀跃,拿着钻石,一路小跑来到拉比面前,说:“有了这颗钻石,从此你再也不用过贫穷的日子了。”哪知拉比看也不看一眼,依旧认真地研读着《塔木德》。
徒弟们不解,又不敢打扰老师,就把钻石放到他面前,一个个离开了。第二天,拉比叫来徒弟们,带上钻石去找那位卖给他毛驴的阿拉伯商人。当他见到那位商人后,说:“我只买了你一头毛驴,而没有购买钻石。我拥有我买到的东西,是正当行为;如果我占有了这颗钻石,就属于不正当行为。我把钻石还给你吧。”拉比说完,把钻石放到阿拉伯商人的手中。
阿拉伯商人也感到非常惊讶,说:“你的确买的是毛驴,但钻石在毛驴身上,你可以心安理得地拥有它。可是,你偏偏拿来还给我,实在让我难以理解。”
拉比微微一笑,说:“这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我们只拥有支付过金钱的东西,所以必须把钻石还给你。”
阿拉伯商人听后,对拉比肃然起敬。
若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想成功,每个人都想通过各种方法赚取更多的财富。但并非所有方法都可以,若是通过歪门邪道赚钱,即使腰缠万贯也是可耻的,而有的人即使通过正当方式成为百万富翁,但没有做出任何的善行,那他也是可怜的。
犹太人的智慧和经历是历史的一面明镜,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灵魂的纯洁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这一点。
薄利多销就是向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
薄利多销就是向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厚利适销才能长盛不衰。
——塔木德
传统观念认为,经商、做生意,“薄利多销”的经营方法会招来更多的顾客。我们不否认这种方法,然而,这是针对大众群体的经营方法,事实上,大多数的财富掌握在有钱人手里,要想赚有钱人的钱,“薄利多销”的方法并不适用。
对此,犹太商人觉得进行薄利竞争,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他们认为,商家之间通过压低价格来争取更多客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进行低价销售前,为何不想办法多赚一些呢?再有,若一味打价格战,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利润。
由此可以看到,犹太商人在经商问题上的独特见解和智慧。他们既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也做“厚利适销”的生意。他们认为,市场上灵活多变,但在市场竞争中,若是能卖一件顶得上三件的利润,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低价竞争还会让市场空间逐渐压缩,最终导致“以量取胜”。这样会造成市场饱和,最后你再想多销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你的商品已经无人问津了。
因此,犹太人经商时一直坚持“厚利适销”。对于很多“薄利多销”的产品,他们宁愿选择远离,也不参与其中。他们宁愿选择经营昂贵的消费品。所以世界上很多钻石和珠宝的销售商是犹太人。
美国纽约有条著名的第42大街,在这条街上,有个门面不大的店,这家店是专门经营服装生意的,店主是个叫卢尔的犹太人。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刚开始时,这家店的生意并不好,为了改善经营状况,卢尔请来了专业的服装设计师,设计了当下最流行的牛仔服。首先,他将牛仔服挂在店里卖,他满以为生意会好起来。因此,他投资了6万美元,第一批就生产了1000件,其成本每件为56美元。基于打开市场的需要,他采取了低额定价策略,把每件衣服定为80美元,在当时纽约的这条第42大街上,这样的价格显然是非常低的了。卢尔心想,就凭着店里衣服的新颖款式和低廉的价格,开业的那一天一定会开门大吉。但是事实和他想的相差太远,真的到了开业那天,情况正好相反。
卢尔很卖力地叫卖了两周时间,但销量依然不好,卢尔有点心灰意冷,总不能一直这样吧。后来,他决定把每件衣服的价格再下降10美元出售,又呼天喊地叫卖了两个礼拜,但是购买者仍不见增多。卢尔认为,可能还是价格高了,所以,他又降价了10美元,这次的价格可以说是接近跳楼价了,但销售状况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干脆大甩卖吧,每件50美元,工本费都不要了,实行赔本清仓。可除了吸引不少看客,并没有几个真正购买的顾客,大部分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看过热闹之后就不会再光顾他的店了。
这时,卢尔绝望了,他再也想不出任何办法,只好自认倒霉,因此他也不再降价叫卖了,他让店里的人在店前挂出“本店销售世界最新款式牛仔服,每件40美元”的广告牌,至于能否销售出去,就只好听天由命了。
没想到广告牌刚挂出去,倒陆续地来了不少购买者,他们兴致盎然地挑选起来。站在一旁的卢尔这回可傻了,呆若木鸡地立在一旁。原来是他的店员一时粗心大意,在“40”的后面多加了个“0”,这样一来,每件的价格从40美元就变成400美元了,价格一下子提升了10倍之多,但是购买者反倒大大地增多了。广告牌刚挂出一会儿,就卖出了几件衣服,并且随后的销售状况是越来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意变得越来越火爆。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虽然卢尔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的,但他的1000件牛仔服已经销售一空。差点血本全无的卢尔,转而发了笔横财,高兴得不得了。只是他一直不明白,采取低廉定价法的衣服一件卖不出去,为什么意外导致的高价反而扭转乾坤,一举赚取了高出原来预期10倍的利润呢?
故事中的卢尔为什么会赚到大钱呢?其实,这是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在起作用。卢尔的牛仔服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那些赶时髦的买贵不买贱的有钱年轻人,他们对服装的要求比较高,他们讲究派头,以满足自己的虚荣与爱美之心。虽然卢尔的牛仔服装款式新颖,但因为一开始他把价钱定得太低了,消费者会认为“便宜没好货”,也会没面子,当他无意中把价格抬高10倍的时候,购买者都以为价高而货真,所以大家蜂拥而至。
其实,犹太商人这种“厚利适销”的营销策略是以有钱人作为着眼点的。这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崇尚财富的心理无论东西方都一样,因此珠宝或钻石以及名贵的商品往往会有人一掷千金。这是富有的象征,穿戴这些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身份。因此,很多商品越贵反而销量越好。相反,若是价格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俗话说“价贱无好货”,这句话在富有者心中印象最深。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使厚利策略得到很好的应用。
谨慎借钱,否则将以失去友情为利息
借钱给朋友,将以失去友情为利息。
——塔木德
犹太商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规则,你们一起吃饭可以,一起进行商业合作也可以,经常往来聊天更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借钱,他们却很少答应。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否则你会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来的钱会使你忘了勤俭。”犹太商人认为,你接济朋友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不能做的就是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等于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既伤神又伤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亏本的生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商人经营一家小企业,他的朋友遇到资金周转问题向他借10万美元,说好一个月后归还。等到一个月后,他的朋友不仅没有归还借款,甚至都没有和他说一声。他也不好意思问,只能等着。一次中小企业家聚会上,他遇到了这位朋友,朋友看到他很尴尬,只能硬着头皮说,最近公司还是有点问题,钱两个月后一定还。等两个月后,这个朋友又没有消息了。一年过去了,别说还钱,这个朋友连面都没有再露,就这样消失了。
试想:故事中借钱的朋友今后就算企业再遇到困难,或是想找人合作,还会有人信任他吗?他还会有多少个好朋友?一个没有信誉的人又怎么会经营好公司呢?
精明的商人一般不把友情掺入金钱关系,他们之间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分得十分清楚。这不是说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朋友,也不是说大家彼此之间不信任,而是体现了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哲学。
看透人性的商人说:“无论借钱给谁,你都等于掏钱买了一个敌人。”这句话是真理,不要不相信。犹太商人开的餐馆贴着这样一首歌谣:“我欢迎你,我想和你做朋友。但如果你要借钱,我不能借,怕你借了,以后不再上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借钱的人为了减轻愧疚的感觉,一般都会回避自己的债主朋友,希望自己能尽快还钱,才能在朋友面前没有压力。有了这种心理,这样的朋友就会因为有了借贷关系,变得很不自在,让彼此都感觉很不舒服。
此外,借钱给你的朋友,如果刚好也急需这笔资金,但已经将钱借给你,而且为了让你放心,他一般不会催你,也不好意思要你还钱,他只好再去向别人借钱。这样一来,大家的心里多少都会不舒服。
所以,精明的犹太商人之间早就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不借钱给自己的朋友,尤其是要好的知己。
钱就是钱,一件极其普通的物品
智慧只有化入金钱中,才是活的智慧;钱只有化入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钱。
——塔木德
钱是什么?在犹太人看来,钱是流通的货币,是衡量一个人拥有财富多少的基本标志。钱是干净的、平常的,他们通过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方式赚取属于自己的钱。
钱可以换来他们想要的生活,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是犹太人朴素的金钱观。与钱有关的故事,《塔木德》中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位无神论者看到一个拉比。这位无神论者便说:“您好,拉比。”
“您好。”拉比以同样的方式回礼。
接着,无神论者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金币递了过去。拉比毫不谦让,接过金币装入自己的口袋中,说:“您给我一枚金币,毫无疑问您想让我帮您做事情,有什么事情就请直说吧。”
无神论者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拉比。
拉比见无神论者没有说话,便用猜测的口吻说道:“莫非是您的妻子无法怀孕,您想让我帮她祈祷?”
无神论者摇了摇头,开口说道:“尊敬的拉比,您猜错了,我还没有结婚,哪来的妻子?”说完,又给了拉比一枚金币。
拉比没有拒绝,接过来装入口袋,说:“您肯定有事求助于我。”说到这里,拉比用疑惑的眼光看着面前的无神论者,又说,“莫非您犯了什么罪行,希望我能在上帝面前帮您开脱?”
无神论者回答道:“尊敬的拉比,您又猜错了。我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从来没有犯下任何罪行。”说完,又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金币。
拉比也不推辞,伸手接过来,把金币装入自己的口袋,说:“难道您在生意场上遭遇失败,希望我能够为您祈福?”拉比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尊敬的拉比,您猜错了。我的生意一直做得顺风顺水,一直在赚钱,并且赚了很多的钱。”无神论者回答道。
听了无神论者的话,拉比疑惑了,问道:“您一次又一次地给我钱,到底想让我干什么?”
“我不需要您的帮助。”无神论者回答道,“我只是想看看一个没有任何企图的人,光拿钱能支撑多长时间。”
拉比知道无神论者的目的后,说:“钱的本质就是钱,不是别的。它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
无神论者点头表示认可。哪知,拉比话锋一转,说:“在我看来,钱就像口袋里的一张纸或路边的一块石头,但它却不是纸和石头,我特别喜爱它。因为纸和石头不能改变我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但钱可以帮我实现目标。”
《塔木德》中说:“在人们心中,钱就是钱,一件极其普通的物品。”因此,犹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赚取它,当失去它时,也不会痛不欲生。正是有了这种平常心,他们才能在充满惊涛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稳操胜券。
犹太人视钱为平常物,这是他们的经商智慧之一。犹太人认为赚钱没什么不对,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钱赚而你不去赚,这才是最大的犯罪,是对钱犯了罪,要遭到上帝的惩罚。
金钱买不来智慧,因为它是无价之宝
金钱买不来智慧,因为它是无价之宝。
——塔木德
人类之所以成为这个世界的霸主,就是因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明白如何变得强大,这种通过别人的经验和学习所创造出的东西就叫作智慧。而犹太人之所以能在人类中成为佼佼者,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也与他们的智慧分不开。
犹太人认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几乎都能用钱得到,唯有智慧是无价之宝。拥有思考智慧,就能拥有财富、地位,甚至权力。犹太人还说,智慧可以让人“失而复得”,即使失去一切,通过思考、通过智慧、靠着努力,可以重新拥有。犹太人相信靠自己的智慧能让自己从一无所有到东山再起。
犹太人菲勒出生在贫民窟中。少年时代的菲勒便展示出了惊人的商业头脑。有一次,菲勒在大街上捡到一辆旧玩具车,修好之后,他把玩具车出租给同学们玩耍,每次收取1美分。不到一个星期,他便赚到了足以买到一辆新玩具车的租金。他的老师知道后,不无惋惜地说:“如果你出生在富贵人家就好了,那样的话,将来你肯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以你现在的出身,能白手起家做个不错的街头商贩就很好了。”
中学毕业后,菲勒果然成了一个小商贩。他卖过五金、电池、柠檬水,每样都做得很好,但是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他的出身制约了他的事业发展。直到后来,一堆丝绸服装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天晚上,菲勒到酒吧喝酒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一位经营丝绸服装的日本商人由于在航行中遭遇了暴风雨,以致部分服装被染料浸染,总量有1吨多。他想低价卖掉,但一时之间找不到买主;他想就这么把这堆丝绸扔在港口,但怕被当地环保部门处罚。想来想去,最后日本商人决定把丝绸统统扔进大海。
真是太棒了!菲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上帝又给他发钱了!第二天一早,菲勒找到那位日本商人,说自己可以帮他把丝绸处理掉。日本商人当即应允。菲勒没花任何代价就拥有了那些被浸染过的丝绸。他把那些丝绸拿回去加工,制作成了迷彩服、迷彩帽子等各种迷彩装饰,再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几乎一夜之间,菲勒就拥有了数十万美元的财富。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