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财经网站的财报更新页面突然被一连串红色数字刷屏。
电脑前的研究员小王刚泡好方便面,就被屏幕上跳出来的数据惊得筷子都掉了——永辉超市单季亏损2.41亿元,净利润暴跌187%!
他揉了揉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这家零售巨头会落到这步田地。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暴雷的可不是什么小虾米。
西部建设净利润暴跌1810%,上海石化下滑1756%,冠捷科技下滑1021%……这些平时被机构捧在手心里的大蓝筹,现在简直是在比谁摔得更惨。
"好家伙,这哪是财报季,简直是扫雷游戏真人版啊!"小王忍不住对着屏幕吐槽。他顺手点开股民论坛,果然已经炸锅了。有人哀嚎:"连永辉都能亏成这样,以后还敢买超市股吗?"也有人苦中作乐:"建议这些公司组团出道,名字就叫'暴雷少年团'。"
仔细翻看这份惨不忍睹的名单,发现暴雷企业主要集中在几个赛道。新能源板块简直惨烈得像车祸现场——天合光能亏29亿,盛新锂能亏8.4亿,晶澳科技利润直接腰斩。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这些还是被基金经理捧上天的香饽饽。消费板块也不遑多让,永辉、太平鸟、奥康国际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现在一个个都灰头土脸。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卫星,收入增长28%却亏损3000万,被网友戏称为"赔本赚吆喝的行为艺术家"。还有德众汽车,营收微增3.6%却巨亏205亿,这个数字夸张到让人怀疑财务是不是多按了两个零。
说到永辉超市的暴雷,内情还挺值得玩味。公司说是要"深度转型",结果一年关了227家店。这波操作让人想起那个经典段子:发现衣服破了个洞,直接把整件衣服扔了。结果门店是精简了,业绩也精简没了。财报里那几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20.8%的毛利率,比去年又掉了0.78%。别小看这零点几个百分点,放在几百亿的营收规模上,就是好几个小目标啊。
看看这些暴雷企业的惨状,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流派:有的是被行业周期按在地上摩擦,有的是转型转得晕头转向,还有的纯粹是经营出了问题。但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可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等生啊。连优等生都考不及格,让人不禁要问:是这个考场太难了,还是学生们都集体发挥失常?
股民们现在真是欲哭无泪。以前防着小盘股暴雷就算了,现在连大盘股都要防着,真是防不胜防。有老股民感叹:"这年头买股票就像拆盲盒,只不过拆出来的都是惊吓不是惊喜。"
不过话说回来,短期业绩不好未必代表公司就不行了。就像巴菲特说的,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但现在的问题是,退潮退得也太狠了,连穿着泳裤的都被冲走了。西部建设暴跌1810%,这种跌幅已经超出了正常经营的范畴,简直是在挑战投资者的心理承受极限。
说到投资策略,现在市场上分成两派。保守派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赶紧跑路才是正经。"激进派则认为:"别人恐惧我贪婪,现在正是抄底好时机。"两派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在论坛里互相扔数据打架。
其实看看这些暴雷企业的财报,能发现不少共性。大多数都是扩张太快踩了刹车,或者是行业风向变了没及时调整。就像永辉关店转型,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难免要交学费。只是这学费有点贵,动不动就是几个小目标。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嘴分析师们的花式解读。有的说这是经济周期使然,有的说是行业洗牌的前兆,还有的甩锅给疫情后遗症。反正说来说去,最后吃亏的都是普通投资者。有个段子说得精辟:"分析师告诉你危机中有机遇,但没告诉你危机是你的,机遇是别人的。"
看着这份暴雷名单,忽然想起去年这时候这些公司还被各大券商强烈推荐。当时的研究报告写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什么"成长性强"、"护城河深"、"赛道优质",现在回头看简直像是在看讽刺小说。所以问题来了:到底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们的认知更新太慢?
说到底,投资这件事从来就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不管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都得做好亏钱的准备。重要的是怎么在踩雷后及时止损,怎么在别人恐慌时保持清醒。就像华尔街那句老话:"股市会奖励耐心的人,但首先得活到那个时候。"
现在最让人好奇的是,下一个财报季,这份暴雷名单上又会增加哪些"新面孔"?是继续由新能源领衔主演,还是会有新的行业加入暴雷大军?这个问题,恐怕连最厉害的分析师也不敢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