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霓虹闪烁的香港夜生活版图上,"大富豪夜总会"是纸醉金迷的代名词。今年6月,这座耗资过亿的娱乐帝国高调重启,日本知名艺人站台助阵的盛况犹在眼前,谁料短短68天后,BBG集团一纸停业公告再度将其推入冰点。这场堪比好莱坞剧本的商业沉浮,揭开的不仅是单个娱乐场所的生存焦虑,更是香港服务业集体失血的残酷现实。
亿元娱乐帝国的戏剧性重启
2024年6月14日,占地5.6万平方呎的大富豪夜总会重启仪式引发全城瞩目。开业当天,日本AV女优苍井空的现身将话题度推向顶峰——这样的营销阵仗,显然承载着运营方BBG集团对"东方拉斯维加斯"荣耀复刻的期待。
然而这场耗资800万港元起步的豪赌,最终只维持了两个多月的短暂繁荣。8月20日,集团突然宣布"暂时停业",未给出明确复业时间表。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官网上"打造跨界娱乐王国"的豪言壮语仍在,与冷清的营业现状形成辛辣对比。
闭店潮席卷全港餐饮娱乐业
大富豪的困境绝非孤例。在其宣布停业的同月,荃湾一家泰式香蕉煎饼店刚创下68天即倒闭的纪录;米其林推荐的"古月"星马菜餐厅悄然退场;经营31年的铜锣湾"面馆皇"刀削面老店拉下卷闸。从市井小铺到连锁品牌,闭店风暴正以惊人速度蔓延——海皇粥店全线停业并陷入欠薪风波、太兴集团旗下稻埕饭店永久结业、44年老字号甜品连锁关闭最后据点......
数据显示,2024年访港旅客量仅恢复至疫情前50%,更严峻的是人均消费骤降20%。曾经依赖游客的传统旅游区餐饮份额持续萎缩,而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又加剧本地市场分流。在铜锣湾、尖沙咀等黄金地段,贴着"吉铺招租"的商铺玻璃橱窗,倒映着行人匆匆而过的身影。
三重绞杀下的行业困局
深入分析这场倒闭潮,会发现三条清晰的绞索:首当其冲的是动辄800万港元起步的店铺投入,对于尚未恢复元气的经营者如同赌命;其次,香港商业租金虽较峰值回落,但仍居全球前列;最致命的是消费断层——老一辈热衷的夜总会文化对年轻群体吸引力衰退,而新兴消费群体又被深圳等地的性价比服务分流。
大富豪夜总会曾试图通过跨界娱乐突围,将KTV、酒吧、演艺等元素打包呈现。但事实证明,当整个行业的毛细血管都在失血时,单个项目的创新如同在漏水的泳池里换泳姿。其昙花一现的复苏,恰似给香港服务业寒冬增添的又一则冰冷注脚。
霓虹终会再次点亮维港,但属于传统娱乐餐饮的黄金时代恐难再现。这场波及全行业的深度调整,或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生态。当最后一盏水晶吊灯熄灭时,人们终将意识到:时代转型的阵痛,从来不会为任何情怀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