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的阵容调整,谁都能感受到那份紧迫气氛,空场馆里灯光晃眼。杨瀚森十九岁,CBA一年就已经站在关键位置。老将们在场边坐着,手里攥着毛巾,眼睛盯着球场中央。亚洲杯结束,所有人都想回家,想去放松,但数据放在那里,谁都瞒不过。
一个问题摆在台面上,年龄结构全亚洲最老,平均二十八岁多,澳大利亚二十四多,两队球员跑起来,脚步就是不一样。换血这事,谁都听腻了,但队里真的没谁敢直接拍板。赵继伟这些年国家队老面孔,打硬仗还是靠他,但季后赛终结能力下滑,全场一到十分钟后失误就冒出来,三分球每三颗进一颗不到,突破没什么新意。周琦一上来还顶得住,但二十五分钟以后篮下卡位动作慢,连续三场技术统计下降百分之四十。最后五分钟几乎被对手彻底限制。
张镇麟外线突破成效不明显,相比联赛百分之四十五的成功率,在国际强队面前突然掉成百分之二十八多,冲进篮下直接被防下,面前都是比自己快的。实际上,这些数据已经不再是内部问题,是每场比赛主教练必须应对的困境。
站出头的新人里,杨瀚森盖帽数据抢眼,场均接近三次,防守一上来气势全有,面对外援还能坚持几分钟不被打穿。曾凡博外线三分手稳,百分之三十四投进,不是只做配角,关键时能果断自己来一球。比赛现场,教练喊暂停,崔永熙每次都默默返回注意听战术布置。他比赛里能拿十五分、六板、四个助攻,场内队友经常给他竖大拇指,他的阅读比赛和反应速度,是同龄人里少见的。
朱正这几年打出了美式速度,CBA和U21里突破动作干脆,每场对手都要用两个人夹防。他一加速,防守球员必须调整站位,U21场均八次突破,几乎每场都打乱对方防线。这种打法整个队伍都能跟着快起来,不用死守阵地,每次进攻都有新变化。
王俊杰前面也用美式思路打球,三分球命中率接近百分之五十,出手极果断。在训练时不怕被罚,直接干投,能投进去就会被队友记住。外线活力也是靠这风格带动起来。
队伍想彻底改变,靠的不是一两场拼劲。看德国男篮这几年发展路线,十年前的换血决定在当时被质疑,结果去年直接拿世界冠军。年轻球员上阵,开头都被说太急躁,但只要坚持,后面成绩慢慢就出来。球迷也不再死盯资历,谁打得好就让谁上。不一样的决定,带来的也会是不同结果。
中国男篮这边,经验和资历一直是主旋律。每次选人都把亚洲杯、世界杯履历挂嘴上,年轻人被压着只能等机会。但拼硬仗,无论是身体还是反应速度,年轻人就是快半步,有时候一场比赛就能看出来。像欧美球队大学生直接打世界赛,没人管谁打了多少年,只要能抢分就硬上。观众也很直接,谁打出精彩球全场立刻欢呼。
不是说杨瀚森、曾凡博、朱正、崔永熙这些人能马上翻天覆地,他们代表的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向,中国队需要答案,也需要尝试,没有谁保证新阵容一定就比老阵容好,但至少给了另一种可能。教练组也逐步在做调整,上场时间减少给老将增加年轻人,全队拼抢力度就上来一截,每次篮板争抢都能多抢两三个。
球迷之前习惯了输球,最怕是看不到变化。网上有人评论,希望能有一次彻底轮换,不是为了赢球,是为了从头开始。队员训练结束都很快散去,没有太多闲聊,大家都明白路还很长。队伍每场比赛都像在试错,新人跟着经验老将学习,一有突破全队都跟着气氛拉满。
篮球这事,永远是有挑战,有选择。谁都不能提前知道后果,总有人首轮打得很勇猛,紧要关头一两个失误球队就输了。但换新人不是为了马上取胜,而是让整个体系变得有活力。球员每场比赛互相激励,谁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主力。
换人是倒计时,已经不能继续拖。要是再不让这几个新人上场,世界杯还是一样的结果。老路走到底,成绩不会变。朱正的美式打法,是队伍急需的变化点。他的突破和速度,让对手防守变得不习惯,中国队在外线和快攻会有机会。新鲜血液,带来的不是全部答案,而是一场争取改变的机会。
所有人都盼着下一场比赛能有不一样的主角。谁都知道剧本可以改写,只要有人真的愿意去改。路长,队伍还得往前走,每一次调整都代表着新的开始。中国男篮,要么勇敢一点,迎接未知,要么继续沉在原地没人敢动。球迷不会一直等,没有变化的队伍谁都不愿再看下去。
能真正改变的不是一次调整,是愿意尝试的勇气。真正的改变,是从敢开头开始。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