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曾泽生决定起义时,手底下两个师长,一个赞成,一个沉默不语
爱电竞介绍
曾泽生决定起义时,手底下两个师长,一个赞成,一个沉默不语
发布日期:2025-08-04 12:12    点击次数:60

1948年3月,长春城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说到这场胜利的关键人物,非曾泽生莫属——正是他带着驻守长春的60军临阵倒戈,直接扭转了战局。这一记漂亮的起义行动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第7军、新38师、暂编56师和61师这些主力部队接连缴械投降。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守城部队的绝对主力!他们这一撂挑子,长春城里剩下的那点兵力连塞牙缝都不够,解放军的胜利自然水到渠成。

60军的起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曾泽生身上展现得最为明显。

1946年4月,国民党60军接到国防部调令,从越南坐船被运到了辽宁葫芦岛。作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曾泽生也随部队一起抵达。别看表面上说是去"接收主权",可明眼人都清楚——云南军阀卢汉和曾泽生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分明就是冲着东北的共产党军队去的!

出发之前,卢汉专门给曾泽生发了封电报,内容相当直白:"到了东北那边,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最关键的是要保住咱们滇军的家底,千万别跟共军硬碰硬,一定要维持住部队的独立性!"

当时曾泽生带着部队到东北,满脑子就一个想法——怎么保住自己这支队伍。起义?想都别想!要知道滇军在龙云手底下混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自立门户的日子。这些年他们既不掺和中央军的事,也不买南京政府的账,更别提投奔解放军了。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军阀思想影响下,让曾泽生背叛滇军另起炉灶?门都没有!

第一件事:60军从越南开拔时,曾泽生还是堂堂一军之长,麾下三个主力师——184师、182师和暂编21师,清一色都是云南本地子弟兵。可谁能想到,部队刚登船,这位军长就彻底被架空了,成了个没有实权的"光杆司令"!这变化快得让人猝不及防,三个嫡系师说没就没了,简直比变戏法还快。

60军一到东北就被拆得稀碎,三个师直接被分散部署在不同地方。182师扔在铁岭,184师丢到海城,暂编21师安排在抚顺。更绝的是,这三个师全被塞给了中央军的亲信部队管着——184师被新六军廖耀湘捏在手里,暂编21师归新一军孙立人调遣,182师更惨,直接听东北保安部使唤。这哪是来打仗的?分明就是被当成了炮灰使!

这么一折腾,曾泽生手里就剩个警卫团了,完全成了空架子,连个像样的部队都没有。东北剿总这招够狠的,明摆着就是要拿60军当替死鬼,好保住中央军的实力。曾泽生可不是傻子,这笔账他记得清清楚楚。

陈诚在东北一手遮天掌控军政大权后,60军就成了他甩锅泄愤的靶子。为啥专挑60军开刀?说白了就是欺软怕硬——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都是老蒋嫡系王牌,动不得碰不得,只有滇系杂牌军好欺负,想怎么揉搓都行。这种专挑软柿子捏的做派,把东北战局失利的屎盆子全扣在60军头上,明摆着是捏造罪名推卸责任!

在军事整顿会议上,陈诚直接拍桌子发飙:"某些部队简直不像话!训练敷衍了事,纪律涣散,上了战场就掉链子。要是再让我发现这种情况,直接撤销编制!"他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

当时陈诚那番话虽然没明着点60军的名,但现场谁听不出来就是冲着他们去的?曾泽生军长和手下两个师长当时就在现场,听完这些话脸色立马就变了。这话简直就是在他们心里点了把火,憋屈、窝火、不服气的情绪一下子全冒出来了。从那天起,60军这帮人心里就结下了疙瘩,这股怨气算是彻底种下了。

没过多久,云南的卢汉就专程跑来探望60军将士。这时候的卢汉心里跟明镜似的,国民党败局已定,共产党胜券在握,局势根本没法扭转了。他直接跟曾泽生这些军官撂了句掏心窝子的话:"眼下什么形势,大伙都看在眼里。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混,至于接下来该怎么走,你们自己拿主意!不用管我死活,自己的命自己看着办!"

卢汉这话说得够直白——想投诚的尽管投诚,他绝不干涉更不阻拦。曾泽生一听就明白了弦外之音,这下子起义的决心更坚定了。

第三件事:60军刚到东北就遭遇重创。最惨的是184师,师长听说部队被划拨给廖耀湘指挥,当场就撂挑子不干了,直接带着部队起义。虽然后来重新组建了184师,可好景不长,这支部队很快又被东北联军包了饺子,全军覆没。这下60军可真是元气大伤,手里就剩下182师和暂编21师这两张牌了。

184师全军覆没后,曾泽生敏锐地察觉到东北联军的下个猎物肯定是暂编21师。他立刻下令让这支部队向军部和大部队182师方向紧急靠拢。但万万没想到,部队在半路上还是被东北联军截住了,光是团级以下军官就被活捉了两百多号人。这下可好,60军能打的队伍就剩182师这根独苗了。要知道182师可是60军的王牌主力,曾泽生这回说什么也得保住这支精锐,绝不能再让它有任何闪失。

曾泽生为了60军的前途命运,果断拍板起义。做出这个重大决定后,他立即召集麾下两位师长,当面摊牌自己的想法。

那天,60军军长曾泽生把182师的白肇学和暂编21师的陇耀两位师长叫到跟前,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讨论咱们60军接下来该往哪走!"

陇耀一看军长的表情,立马心领神会,拍着胸脯表态:"军座有啥指示尽管吩咐,我陇耀第一个响应!"可白肇学那小子就蔫了,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明摆着肚子里憋着不同意见。

曾泽生当时就挑明了:"咱们现在被围在长春,摆明了就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死守,但这纯属找死,根本守不住!第二条是突围,可锦州早被共军拿下了,就算侥幸冲出去,也只能往沈阳跑。问题是沈阳现在也是座孤城,跑过去照样是死路一条!"

曾泽生刚把两条路摆到桌面上,白肇学全程都没吭声。他心里明镜似的——眼下这局面确实没得选,只能默默点了点头。

曾泽生接着抛出第三个选择,他直截了当地说:"前面两条都是死胡同,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只有起义这一条活路!要我说,咱们就该选这条路!"

陇耀一听曾泽生提到"起义"俩字,腾地就从椅子上蹦起来了,激动地拍板:"早该这么干了!军座您总算想通了!这些年中央军处处给我们穿小鞋,再不反他娘的还等啥时候?"

听完陇耀的发言,曾泽生转头看向白肇学,发现他低着头一声不吭,明显对起义这事有抵触情绪。没过多久,白肇学终于开口了:"我当兵是为了报效国家、保护百姓,可这些年净看着自己人打自己人。我反对内战不假,但起义这条路我也不认同。要我说,咱们不如杀出一条血路,带着队伍撤出去!"

眼看白肇学死活不肯起义,陇耀当场就跟他杠上了。陇耀这么爽快答应可不是没原因的——他的暂编21师被打得七零八落,早就让他看透了局势。更关键的是,他闺女就是地下党,早就在他耳边吹了不少风。曾泽生看这俩人吵得不可开交,赶紧叫停会议,说改天再商量。

曾泽生这人有个特点——只要他拿定主意,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这不,刚过了一晚上,他就直接去找白肇学摊牌了。为了说服这个老部下,曾泽生可是费尽心思:先是拿滇军的辉煌历史说事,接着又搬出蔡锷将军的典型事例。你猜怎么着?经过他这么一番掏心掏肺的劝说,白肇学终于松口,带着182师全体官兵起义了!

1948年10月17日这天,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他带着整支部队临阵倒戈了!要知道,这可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成建制起义。老蒋那边还没反应过来,这支起义部队就火速被收编,摇身一变成了咱们解放军第50军。这场起义可不是临时起意,曾泽生他们早就暗中筹划多时,就等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来个致命一击。

曾泽生带着60军临阵倒戈,这一举动直接保住了长春的工业命脉。要知道,当时要是真打起来,那些工厂设备肯定得遭殃。就冲这一点,说曾泽生是长春解放的头号功臣,一点都不夸张!没有他关键时刻的明智选择,长春的解放进程哪能这么顺利?

60军的起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这些将领们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军人的天职,一边是民族大义,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但最终,他们用行动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这可不是简单的站队问题,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抉择。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他们毅然选择了最艰难却最正确的道路。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