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消息,说实话,我刚开始也有点不敢相信。你知道红军城那地方吧?就是乌克兰那个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战略要地。本来大家都以为俄军会从北边和东边包抄过去,结果人家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直接从南边杀进去了。
这招确实够意外的。要知道,之前所有的军事专家都在分析北线的托列茨河防线,说什么新经济村啊、罗金斯科镇啊,俄军在那边打得热火朝天。乌军也确实上当了,把大批增援部队都调到北边去了,结果人家俄军来了个声东击西。
咱们先说说这个战术转变有多狠。原本俄军的计划是想把红军城给团团围住,就像当年的巴赫穆特那样,慢慢耗死里面的守军。当时情报显示,乌军在红军城里头布置了十几个旅的兵力,那可是好几万人呢。俄军一看,这硬骨头不好啃啊,于是就想着先切断补给线,饿死你们。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俄军在西南方向的科特林镇那边卡住了,没法北上切断那条重要的E50公路,这条路可是连接红军城和第聂伯罗州的生命线。北边的罗金斯科也啃不下来,进展慢得像蜗牛爬。
就在这个时候,俄军的情报部门传来了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消息:红军城里的守军少得可怜,可能只有2个旅的兵力。你想想看,原本以为是个刺猬,结果发现是只小白兔,这心态得有多大的转变?
于是俄军马上改变了战术,从“围而歼之”变成了“边围边打”。这招确实够狠的,让乌军防不胜防,到处都得分兵把守。
南线的突破口选得很巧妙。俄军在舍甫琴科镇那边早就站稳了脚跟,乌军反攻了好几次都没能夺回来。从这里越过一片田野,就能直接摸到红军城的外围建筑区。更厉害的是西南侧的皮什查内,俄军从那边向东北推进,已经占领了兹韦洛夫和佩尔舍特拉夫尼亚一线,这条线直通红军城主城区,简直就是一条高速公路。
现在俄军派出的可不是大部队,而是小股特种部队,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接插进红军城的心脏。这些突击队已经摸到了城内的E50公路附近,专门袭击乌军的运输车辆,还给俄军的飞机和大炮当眼睛,指引目标。
有意思的是,这些突击队传回来的情报更加证实了之前的判断:乌军在红军城内的兵力确实少得可怜。有些俄军小分队被发现后,跟乌军正面交火,结果发现对方的增援部队寥寥无几。这下俄军的胆子更大了,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开始影响乌军的整体部署了。
你说这事儿有多讽刺?泽连斯基前阵子还信心满满地召开最高军事会议,讨论红军城和康城能不能守住50天。总司令西尔斯基当时还拍着胸脯打保票,说没问题。现在看来,这个保票可能有点不太保险了。
目前的战况对乌军来说确实不妙。俄军已经从东部、东北、南部、西南四个方向形成了包围圈,只剩下西北方向还有个口子。如果俄军真的确认了乌军兵力不足,很可能会发起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到那时候,红军城的战斗可能很快就会结束。
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我觉得主要有几点:
第一,情报战的重要性。俄军能够及时发现乌军的兵力部署变化,并迅速调整战术,这说明他们的情报网络还是很厉害的。
第二,战术灵活性。从包围战到突破战,这种转变需要很强的指挥协调能力,俄军在这方面确实表现不错。
第三,乌军的战略判断可能出了问题。把大量兵力集中在北线,结果南线空虚,这个决策现在看来确实有问题。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说,乌军的兵力部署到底是真的薄弱,还是故意设的圈套?毕竟兵不厌诈,谁知道这是不是乌军的诱敌深入策略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间窗口。泽连斯基设定的50天期限到底有没有现实依据?这个期限的设定是基于什么考虑?是希望在这段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国际援助,还是等待某种战略机遇?
从目前的情况看,红军城的战斗确实到了关键时刻。俄军如果真的发起全面进攻,乌军能不能顶得住?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得失,更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说到底,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和多变。今天还是优势方,明天可能就成了劣势方。红军城的战斗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后续的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你觉得乌军在红军城的布防到底是真的薄弱,还是另有玄机?这场战斗会在多长时间内结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