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市中心爆炸声响起的时候,整条街都乱套了。窗户玻璃哗啦啦往下掉,浓烟卷起来有十几层楼高,不少人连鞋都跑丢了。谁能想得到呢?这么狠的空袭,导火索居然是一车被抢走的蔬菜。这可不是故事会编的段子,事情明明白白发生在7月16号下午。以色列的无人机死死盯住叙利亚国防部军事总部的大门,十秒钟不到,四颗炸弹就砸下去了。国防部大楼当场被黑烟吞掉一大半,那地方离叙利亚总统府就隔了几百米,震得厉害,街上全是碎玻璃碴子,老百姓吓得四处乱窜,场面真够乱的。
根子居然在一场“蔬菜抢劫案”上头。往前倒五天,也就是7月11号,在叙利亚南边苏韦达省,有个叫法德拉拉·达瓦拉的菜贩子,是个德鲁兹人,开着卡车拉菜回家。半道上被贝都因部落的武装分子给拦了,硬是从车上给拖下来揍了一顿,他的大卡车、身上的现金、还有手机,全被抢跑了。自家东西被抢了,气肯定咽不下去啊。德鲁兹人自己也有武装,这帮人转头就去绑了八个贝都因人,想着用这法子把东西要回来。可没承想,事情越闹越大,收不住了。12号到13号,也就一两天功夫,两边在苏韦达省东部一个叫穆卡瓦斯的地方直接干起来了,枪声就没断过。结果?死伤人数蹭蹭往上涨,一下就蹦到了好几百人,这事态可就严峻了。
叙利亚政府一看,这还了得?赶紧派兵去“灭火”,想着把局面控制住。7月14号,派出一千多号安全部队的人马,装备可不含糊,战车、火箭炮都带上了,浩浩荡荡从首都大马士革往南边开拔。官方的说法是“保护平民”。可谁能料到,这“火”没压下去,反倒是火上浇油了。这些安全部队的人到了地方,掉头就跟贝都因部落站在了一起,枪口直接对准了德鲁兹普通老百姓。外国媒体拍到的画面真是触目惊心,安全部队的人当街就处决了八十多个平民,这还没完,房子也被点了,汽车、家具什么的能搬的都搬走了。有个德鲁兹人躲在屋里,打电话的时候声音都带着哭腔:“我们只敢捂着小孩的嘴巴,连气儿都不敢大声出……”这哪是去灭火的兵,简直是催命的阎王。
以色列的反应速度,快得简直有点邪乎。 这边安全部队刚刚在苏韦达大开杀戒(7月14号),那边以色列的战机就已经出现在苏韦达省上空了。轰炸的目标相当明确,就是叙政府军的装备,一口气炸毁了二十辆坦克。紧接着,7月15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约阿夫·卡茨一起站出来,嗓门提得老高,大声宣告:“我们绝不会看着德鲁兹人受伤害!”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几乎是同一时间,戈兰高地那边的动静更大——以色列调集了两个师的兵力过去,天上飞的无人机也好,战斗机也好,数量都明显增加了。这还不算完,更让人吃惊的事情在后面:大约一千名拥有以色列国籍的德鲁兹人,直接扛起家伙,越过边境,进入叙利亚准备参战了。这些人里,很多可不是生手,要么是现役的以色列国防军,要么就是刚退下来没多久的退役军人。自家公民跑到别国去打仗,以色列这次的手笔实在不小。
就在叙利亚政府这边,刚刚喘了口气,对外宣布已经和德鲁兹武装达成了停火协议的节骨眼上——7月16号,灾难再次降临,而且这次直接砸在了叙利亚的权力核心区域大马士革。以色列军队动作干脆利落又狠辣,无人机精确锁定叙利亚国防部军事总部的入口,短短十秒内连发四弹,炸弹爆炸的巨大冲击力瞬间让整栋国防部大楼被翻滚的浓烟吞噬,那场面极其震撼。离爆炸点不过几百米远的总统府建筑也未能幸免,窗户玻璃被震得稀里哗啦碎了一地,街道上瞬间布满了惊恐逃散的人群和尖锐的玻璃碎片。以色列国防军这回没藏着掖着,公开承认:“就是我们干的,打击目标就是叙利亚政权的核心。”防长卡茨更是在社交媒体上撂下狠话:“对大马士革的警告到此为止,接下来等着瞧吧!”威胁之意,赤裸裸的。
美国这回是真被惹毛了,怒火蹭蹭往上冒。 空袭发生没多久,白宫里面就炸锅了。好几个美国高官,对着媒体的话筒一点没客气,直接痛斥内塔尼亚胡“疯了”、“彻底失去理智了”。有人还透露了一个关键细节:他们那位特朗普总统(网友们私下里喜欢调侃叫他“小川建国”),平时很少看电视新闻的,结果那天看到了叙利亚总统府附近遭遇袭击的现场画面,一下子“极度不满”、“异常愤怒”。为啥?这事打脸打得太快了!就在两个月前,特朗普还跟叙利亚新上台的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见了面,谈了什么?可不就是要撮合叙利亚和以色列握手言和、正式建交嘛!这头才搭上线,扭头以色列就把人家政府要害部门给炸了,搁谁谁不气?特朗普一点没耽搁,立刻发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动,国务卿鲁比奥也紧急出马,给以色列施压,要求他们赶紧停火。
以色列这边,倒也开始解释了。他们辩解说,炸大马士革是为了“兑现对德鲁兹人的保护承诺”,甚至还不经意间“漏”了个风,说特朗普总统刚上台那会儿,曾经私下里鼓励以色列去“控制”叙利亚南部的局势。这话一出,美国官员直接炸毛,立马反驳戳穿:“德鲁兹人是叙利亚公民!轮得着你以色列跑到别人领土上去充保镖?”更讽刺、更打脸的事情接踵而至。有美国官员直接爆料:就在前一天(7月15日),以色列官员还通过美国特使向白宫信誓旦旦地承诺停火呢!结果呢?第二天就把更猛烈的炸弹扔到了叙利亚国防部和总统府边上。说话不算话到这个份上,连基本的信用都彻底抛到脑后了。这种行为模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中东那些邻国,这下彻底坐不住了,怒火冲天集体开怼。 以色列的行动就像往滚油锅里泼了一盆冷水,让整个中东局势瞬间沸腾。7月17日,也就是空袭的第二天,包括约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在内的多达11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坐不住了,火速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里直接把矛头对准以色列,痛批它“公然践踏叙利亚主权”、“肆无忌惮搞侵略”,要求联合国立刻采取行动强制执行戈兰高地的停火协议,别光说不练。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骂得更狠更直接,一点面子不给地指出以色列这是在打着保护德鲁兹人的旗号,搞“强盗式的领土扩张”!土耳其人向来行动快,埃尔多安怒斥之余,立即下令往土耳其和叙利亚交界的边境地带增派所谓的“土耳其兵团”,架势摆得十足。更有甚者,传出消息说土耳其甚至计划把他们拥有的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部署到大马士革周边更近的区域,这摆明了是武力威慑,防止以色列的飞机再飞来炸一波。
看看内塔尼亚胡在国内焦头烂额的样子,他这次放手一搏、悍然发动跨境空袭的动机其实并不难猜。就在他下令轰炸大马士革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15日,以色列国内又出了个大乱子——他执政联盟里的关键伙伴之一、极右翼的沙斯党突然宣布撂挑子不干了!这是两周之内第二个重要的政治盟友离他而去,转身投入反对派怀抱。这致命一击,直接把内塔尼亚胡政府从在议会占据多数席位的位置上拉了下来,瞬间变成了少数派。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他随时可能被议会赶下台,总理宝座摇摇欲坠。美国《纽约时报》当时的报道就分析得很透,直指要害:内塔尼亚胡这位“幸存者”老手,现在最迫切需要的,就是通过一场引人瞩目的对外军事冲突,把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开,冲淡对他领导能力的不满。之前以色列军队炮击加沙地带教堂,造成平民伤亡,特朗普还曾逼着他亲自解释过。但那次行动跟这次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无论是打击的强度、目标的敏感性还是国际影响的严重程度,这次轰炸大马士革的行动规模至少翻了三四倍!这招险棋,明显是情急之下孤注一掷的赌博。
叙利亚新领导人的“美国梦”,随着以色列的导弹爆炸,瞬间被炸得粉碎,裂了一地。 去年12月通过一场政变匆忙上台的叙利亚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为了赢得美国人的好感,简直把姿态放到了尘埃里。向美国保证要努力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甚至私下里讨论过在叙利亚某个地方竖一座特朗普的雕像以示“友谊”;最憋屈的是,连戈兰高地——那么大一块叙利亚的国土、极具战略意义的地方——被以色列长期实际控制这件明显侵犯主权的事情,他都默默地、几乎是咬着牙忍了。所有的示好和忍让,不过是想得到一张融入西方阵营的门票。可残酷的现实是,当他17日坐在镜头前,发表电视讲话,严厉谴责以色列这次赤裸裸的侵略行径时,那些他拼命讨好的西方盟友呢?集体沉默。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站出来声援他一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虽然发表了抗议声明,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轻飘飘的官方文书,毫无实际作用。就连美国官方对此的表态,也是轻描淡写到令人心寒,仅仅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不支持以色列这次行动”,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沙拉来说,无疑是兜头浇下的一盆刺骨冰水,心寒彻骨。叙利亚新政权刚刚萌芽的生存希望,在美以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以色列的炸弹面前,显得无比脆弱。沙拉的求援声,在西方选择性失聪的沉默里,消散得无影无踪。
战火烧起来不仅毁房子毁人命,更让一些潜藏的人心和利益上的巨大裂痕无可遮掩地暴露出来,透着一股子冰冷的寒心。以色列国内那些德鲁兹裔的强硬派,像前退役准将阿迈尔那样的,正在公开地、声嘶力竭地呼吁以色列空军“加大对叙利亚的空袭力度”,甚至喊出要彻底摧毁某些目标。而另一边,当战火烧到叙利亚本土,看到那些头戴以色列国防军军帽、扛着武器来战斗的同胞,叙利亚德鲁兹人的内心却陷入了无比痛苦的撕裂和煎熬。许多平民困惑又愤怒:我们到底是在被帮助,还是在被当作棋子利用?一位德鲁兹长老的话语里充满了悲愤:“我们(德鲁兹人)就是被以色列当成扩张主义的垫脚石了!谁会真心为我们着想?”而更添乱象、更血腥的一幕是:头戴标志性红色贝雷帽的车臣雇佣兵们,突然出现在早已混乱不堪的苏韦达地区街头。叙利亚媒体和人权组织严厉指控,正是这些外来的俄籍雇佣兵直接参与了对当地德鲁兹平民的血腥镇压,至少杀害了七十一位手无寸铁的平民!更让人瞠目的是,有叙利亚媒体爆料(根据情报分析),这批车臣佣兵的出现并非偶然,更像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之间一次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俄罗斯出人出力,支持土耳其在叙利亚战场上的一些企图;作为回报,土耳其则在关乎俄罗斯国家存亡、极其敏感的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对俄罗斯有利的政策让步。战场的硝烟里漂着的,分明是冰冷的算计和交易的气息。这些复杂交错的国际关系深刻影响着地区冲突的走向,大国博弈下的叙利亚局势愈发扑朔迷离。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月17日这一天,内外压力交加,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国际上,像沙特阿拉伯这样对美国中东政策至关重要的关键盟友直接发难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亲自拨通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电话,措辞强硬地要求美方“必须立刻出手,制止以色列的侵略行径”!这相当于是在直接施压。而在白宫内部,高层同样不平静。以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威特科夫为首的一批政府高级官员,罕见地联名上书表达强烈不满,投诉内塔尼亚胡“纯粹是为了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首相宝座,就不惜发动严重损害美国中东整体战略利益的军事冒险”,“完全无视美国的地缘政治布局”。最尖锐、最不留情面的批评,甚至来自特朗普自己的党内成员——资深的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虽与国务卿同姓但无亲属关系)。他直接点名道姓,话中有话地怒斥:“以色列那位总理的手啊,永远都在扳机旁边蠢蠢欲动,随时随地想扣下去。可这一次麻烦大了,他这一枪,没打中别人,直接把我们(美国)精心布置了好几年、用来维持中东力量平衡的大棋盘给打穿了!”盟友之间互相算计、临阵捅刀子的现实残酷无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阴影已经笼罩在整个中东局势上空。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在这一波冲击下出现了明显裂痕。
一场发端于一车蔬菜被抢劫的闹剧式冲突,最终演变成席卷整个中东的战争风暴,搅得天翻地覆。但拨开战火表面的混乱,深挖下去,里面埋藏的全是赤裸裸的大国角力角逐和那些政客们只顾保住权力宝座的盘算。叙利亚总统府周边那堆废墟残骸里埋着的,难道仅仅是几面碎掉的玻璃墙和大理石吗?在大国主导的国际政治这场硬碰硬的零和游戏里,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成了稀罕物。那些倒在枪口下的普通农民,那些拖家带口到处躲炸弹、饿肚子的无辜老百姓,他们的声音谁还能听见?当那些大国政要在谈判桌旁锱铢必较、在电视镜头前慷慨激昂地谈“战略”、“安全”时,可曾想过,那个可怜的德鲁兹菜贩法德拉拉·达瓦拉被抢走的卡车里,原本装的不过是些在菜市场里最常见、最不起眼的西红柿和洋葱,那不过是一个底层的平民想要辛辛苦苦挣点活命钱养家罢了。这场叙利亚战场新乱局暴露了该地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以叙边境安全困境依然是引发地区动荡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