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高铁的人应该都遇到过无座票。有时候着急回趟家,只能咬牙站上几小时。一看票价,和坐着的人掏的一样多,不少朋友直接就不乐意了:“凭啥花一样的钱,我还得受罪?”近期,这个话题引发两拨人激辩,12306也专门出来说了:无座票定价没毛病,能站能坐不吃亏。
要说账面上确实有点别扭。毕竟去商店买东西,花同样的钱,咱也想要同样的体验。但高铁这事儿搁现实里,还真绕不开“资源紧张”这条坎。大运量的高峰期,比如春运、暑运,谁见谁头疼。铁路是保民生为先,说白了,无座票就是怕有人彻底买不到,要“尽量多拉几个人回家”。对于务工返乡和学生一族,能站着回去也算有个着落。真要降价,那些想着捡便宜的会不会扎推抢无座,坐票的权益被挤占,查票、维持秩序人手得翻倍不说,还真不一定比现在顺畅。
外人看觉得铁路这套玩法像个“权宜之计”,服务肯定照顾不到每个人感受。可票价没变,体验天差地别,无座一族难免闹心。“同价不同质”,说到底触到的不是几块钱的得失,是一种心理落差。尤其排队找不到空座,走着站着扛好几个小时,这种滋味谁受得了?偶尔坐下还得提着心,生怕一屁股没捂热就又被请起来。说公平,大家肯定都盼“同工同酬”,这里就是“同票同座”,不达标。
有人就说了,干脆把无座票降价呗。道理听着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可复杂多了。高铁背后不是卖菜小摊,自动售票那点折扣差额,真有可能让部分人动歪脑筋甚至钻空子。如果无座变得更便宜,会不会反倒拉出一波“蹭便宜”的新烦恼?再说分段、时间、区间动态调价,真的能做好,用户体验可能会提升。但这技术和管理后台,得调多少细节才能不出乱子?有网友吐槽:“别说降不降价,能给我个喘气的地儿、不怕被请起,就是最好的公平。”
解决这道题,目前其实还没绝对标准答案。一边要确保更多人能搭上列车,一边又想让每个人都体验舒坦,怎么权衡真的费脑子。说得直白点,铁路定价和管理想面面俱到,并不是坐在冷气房头脑一拍就能搞定的,背后牵扯资源分配、运营效率,还有社会心理预期。
现在12306回应会收集大家的意见,也许未来会有更人性化的方案,比如显示座位实时动态、无座分区管理、弹性定价啥的。其实整个公共服务领域都在面对类似的矛盾,比如城市公交、医院号源、学位分配。就像有人说,政策除了能跑通,更得照顾体验。不只让你走得了,还得走得好。
你觉得高铁无座票咋定价才算合理?一起来唠唠你的看法吧!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