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有一个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无论是蒋介石还是美国人抑或是港英政府,都想不到一个被重重监视下的人,是如何从香港到了北京,更没想到还能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这个人就是李济深,当时的身份是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6月新政协召开之际,毛泽东亲自拜访了张澜和李济深,请他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李济深听闻这个消息沉吟了半晌,顾虑重重地说,我杀过你们共产党。
虽然是影视剧的情节,李济深是否说过那样的话,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在1927年,蒋介石暴露反革命的真面目,掀起血雨腥风的“清党”运动时,李济深作为两广地区的军政要员,确实是参与了那一场杀戮。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时,李济深就在上海,参加了蒋介石主持的会议。在此之前,当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与武汉的国民党“正统”分裂时,李济深坚定站在了蒋介石一边。为此,作为北伐军总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的他,还被汪精卫担任主席的国民政府免去了一切职务,贬为平民。
但是,在那个“有枪便是王”的年代,李济深作为两广地区的军头,根本不在乎国民政府是否有授予任何的职务。1927年4月14日,李济深回到广州,便开始召开紧急会议,准备执行“清党”行动。4月15日黎明之前,广州的“清党”就开始了。被杀害的知名共产党员有萧楚女、刘尔崧、李启汉,以及接替周恩来负责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的熊雄等人。
仅仅两年后,李济深便看穿了蒋介石的本质,并逐步走向决裂。蒋介石为了剪除异己,发动了对桂系军阀的战争,李济深为了解决蒋桂之争,去找蒋介石,告诉他不能搞分裂。但蒋介石不但不听,反而勃然大怒,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从那以后,李济深就成为国民党内部坚定的反蒋势力。“九一八”事变开始,李济深便积极推动抗日,多次拒绝蒋介石的收买,并公开写下长信痛骂蒋介石,愤然与蒋绝交。西安事变爆发时,李济深第一时间向全国通电反对内战,为“逼蒋抗日”多方奔走。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迫于形势取消了对李济深的通缉令,李济深积极参加抗日。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桂林沦陷后,李济深在家乡广西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抗战胜利后,李济深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未果,彻底对蒋介石绝望,前往香港再次公开反蒋。
1947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宋子文到香港找到李济深,向他传达美国人的想法。美国当时设想以长江为界,将中国一分为二。而在他们看来,蒋介石政府已经不足以担当重任,因此希望宋子文、孙科、张群等人取代蒋介石。他希望李济深能够说服以前的部下陈诚、张发奎、余汉谋、薛岳、蔡廷锴、蒋光鼐、黄琪翔和桂系共同参与。李济深不但拒绝了这个提议,还建议宋子文先在广东省释放政治犯。宋子文讨了个没趣儿,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美国政府接受了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建议,李济深作为代替蒋介石的新领导人出现将会在国民党中受到广泛欢迎,因此试图利用李济深在国民党军政界的影响组织一个新政府。美国派人到香港提出这项建议,同样遭到了李济深的果断拒绝。
在解放战争的末期,李济深的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目光和关注:蒋介石、宋子文、美国政府、香港当局、李宗仁等都对他积极争取。蒋介石要秘密除掉李济深;宋子文希望李济深取代蒋介石,保住华南;美国政府试图利用李济深在国民党之外再组织建立一个新政府,取代蒋介石;香港当局则希望李济深留在香港;李宗仁也希望向李济深寻求帮助保住华南。而李济深自己也有个计划:与中共合作击败蒋介石!
早在1946年底,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尚未到香港前,周恩来就未雨绸缪,在那里成立了统战部门,把极富情报和统战工作经验的潘汉年由上海调到香港。很快,他们就与先后到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朱学范、蔡廷锴、郭沫若、马叙伦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数百位民主人士建立和保持着联系。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在邀请名单中,李济深位列首位。5月1日,毛泽东亲自提笔给在香港的李济深跟沈钧儒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
此项会议适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
在信中,毛泽东以协商的口吻具体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和原则、实施步骤等。当时暂定1948年秋天在哈尔滨召开政协会议(后来解放军势如破竹,很快就解放了华北,政协最终定在北京召开),并拟了一个联合声明的草案,请李济深、沈钧儒看看是否恰当。毛泽东的这封信,便是通过潘汉年送到了李济深手上。
那天晚上,香港罗便臣道92号李济深的寓所来了两位客人,其中一位便是潘汉年,而另一位则是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恺的遗孀何香凝。李济深非常尊重何香凝,因此毛泽东跟周恩来特地托何香凝做李济深的工作。
何香凝向李济深介绍了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她建议李济深早日北上去解放区。除了形势的需要外,早点去解放区也有利于李济深的人身安全。何香凝还特地对李济深说,周恩来对于他在桂林主政时提供的帮助念念不忘。那是在抗战期间,八路军采购相关物资遇到困难时,李济深没少提供便利。
李济深听了何香凝的话,也深感留在香港将非常不利,因此决定北上。但当时蒋介石为了牵制李济深,将他的三个儿子都扣留了。此外,他的妻子双秀清重病在床,已经是肝癌晚期,无法跟随他一起北上。国民党的特务们,也时时刻刻在李家附近,监视着李济深的一举一动。因此,李济深一时还很难动身。
在那段时间,李济深积极做国民党将领的策反工作,以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他那时做工作的对象有傅作义、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程潜等,他们中有的人举行了起义。为了筹集策反的经费,李济深把在南京的房子出租,当时一年的租金是一亿元,相当于港币20万,党中央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董必武送来700万元经费。对此,李济深说,如果我不在策反方面作出点成绩,何以面对新政协?何以面对新中国?
1948年底,李济深终于找到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他给国民党在香港的特务头子王翠微发出请帖,请他们夫妇12月27日到家里吃饭。但王翠微没有想到的是,李济深会在26日这天离开香港。
情报工作经验丰富的潘汉年亲自为李济深安排掩护,他早已将国民党特务在李家周围的岗哨摸了个清楚。当李济深临走前准备拿外衣穿上时,潘汉年赶紧出手制止。原来在李家当面的一个杂货铺里,正有几双眼睛时刻盯着李济深的衣帽间,只要李济深挂在那里的外衣被拿走了,就说明李济深走了。
就这样,杂货铺里的特务一直盯着李济深的外套,而外套的主人早已趁着夜色直奔维多利亚港。李济深从维多利亚港乘快艇在还是行驶了一个多小时,靠近了苏联货轮“阿尔丹”号。登上货轮后,李济深看到了很多老朋友,有彭泽民、柳亚子、朱蕴山、茅盾、洪深等人。
1949年1月7日,“阿尔丹”号在苏联控制的旅顺军港靠岸,李济深等人成功躲过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抵达东北解放区。不久后,李济深的妻子在香港病逝,家人也都动身北上。在李济深北上后,白崇禧还派人带着亲笔信和大笔钱到香港,想说服李济深参加桂系与中共的和谈。李宗仁担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后,也曾致电李济深,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南京解放后,蒋介石见大势已去,本想撤退到昆明,李济深得知后,安排人在昆明设好埋伏。蒋介石只好退到广州黄埔军校,由4艘军舰保护。李济深见机委托一名战友策反4个舰长起义,准备活捉蒋介石。可惜起义的消息被泄露,蒋介石把4个舰长全部都杀害了。
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最后的人事议程上,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中央人民政府拟任6个副主席,共产党3个,民主人士3个。毛泽东以政协筹委会主任的身份提名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人选。民主人士的3个副主席中,宋庆龄是众望所归,大家倒还没什么意见。而李济深跟张澜两人,却引起了颇多争议,尤其是李济深。
有人提出来,李济深原来是个军阀,杀过不少共产党人,投身民主运动也不算早,凭什么担任副主席?为了保证党外人士顺利当选,周恩来亲自向参会的共产党代表解释,让大家对李济深等人有更深的了解。周恩来表示,李济深先生发动福建事变反蒋,曾主动和中央苏区联络,当时如果不是中央领导的“左”倾,就能形成江西与福建的扩大割据,也许就不用长征。
周恩来指的是发生在1933年的福建事变。当时,李济深联合力主抗日的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公开反蒋。事变期间,李济深通过蔡廷锴,派人至闽西前线与红军商谈合作反蒋抗日的事宜。但当时的中央执行王明左倾路线,坚持泾渭分明的阶级路线,反对与国民党任何上层人物建立真诚的统战关系。
在这种思想下,双方错过了合作的机会,蒋介石趁机重兵镇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在3个月内就失败了。紧接着,蒋介石便对红军来了一次大围剿。在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挥下,红军遭遇惨败,被迫踏上长征之路。后来,毛泽东评论此事,认为中共是“痛失良机,良机痛失”。到1936年,张学良萌生反蒋抗日之意时,已经确立领导地位的毛泽东再也没有错过机会,推动了西安事变,并达成了逼蒋抗日的目的。
最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顺利当选为国家副主席,而且票数相当多。实行工资制后,李济深的工资是每月500元,比毛泽东、周恩来都要高。而且毛泽东还特批他拿双份工资,也就是每月1000元。毛泽东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当时有不少原国民党军官生活困难,经常会有人向李济深求助。而李济深每次都是慷慨解囊,1000元的工资还是经常会不够。
对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不计前嫌,李济深也深有感触,担任国家副主席后,他积极为国家做贡献。1950年,李济深还曾向毛泽东提出,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亲赴台湾劝蒋介石投降。毛泽东深知蒋介石反复无常,自然不会让已经高龄的李济深前往了。要知道,早在1929年,李济深就因劝蒋介石被软禁了长达两年之久。
对于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毛泽东向来也是非常重视,多次亲自写信邀请到北京共商国是。包括宋庆龄、陈嘉庚、司徒美堂等人,都曾收到过毛泽东非常诚恳的邀请信。而当毛泽东进入北京后,更是经常与这些人当面商讨。在毛泽东的挚诚以待下,大量的民主人士都选择留在大陆,拒绝被蒋介石裹挟。国民党撤到台湾时,中央研究院院士81人里,仅有9人赴台。
正是有了毛泽东这样英明的领袖,李济深这样声明大义的军政人物,新中国才得以蓬勃发展,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