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产001型航母,也就是“瓦良格”号来华改造成我军第一款航空母舰的曲折历史,以前有多个版本传世。
后来李忠效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向大家彻底揭示了中国航母“辽宁”舰的前世今生,也否定了此前传闻的那位“港商”的诸多光环,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我也拜读过这本书,除了颠覆了此前这种“香港”交易的历史认知外,也发现书中并不否认的关键一点:当时让高层下定决心通过第三方来购买这条破旧航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台湾方面也有意购买并且进行了实际接洽,出于台湾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才促成了这条旧船的购买与改造。
不过,即使当年没有“瓦良格”号可以购买,中国军方也是要搞航母的,刘华清将军当年立下的誓言,在军方内部早已达成共识,但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因为没有实际建造与使用的经验,内部对此却是有诸多分歧的,是选择滑跃起飞型还是蒸汽弹射型,是现在就预研还是待后期再上马,这些都是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与意见的。这也能理解,毕竟在那个年代,改革开放也没有多久,军费紧张及大型舰船建造经验的缺乏,方向选择上走弯路是要付出不小的经济成本与时间代价的。
所以说,某种程度上讲,“瓦良格”号的出现是天上掉的一块大馅饼,事实上终结了决策层在航母项目上的摇摆和犹豫,加速了中国航母工程的启动,在各种意外和努力以及运气的作用下,“瓦良格”号从一个黑不溜秋的大钢铁壳子变成一个合格的航母,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中国海军及中国军工:既收获了第一艘航母,也积累了必要的设计建造经验,同时锻炼了一支非常有能力、非常有价值的设计与建造团队,为后续自主设计建造新型航母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没有当年的“瓦良格”号,有可能现在海军的第一艘航母未必就一定会选择滑跃起飞型,甚至有很大可能是蒸汽弹射型,毕竟中国军队摸着美军过河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老毛子那一套军事装备体系在中国已经在日落西山,走下坡路了。
但是按照当时的军工基础与实际军费投入,真要等到下定决心,自研国产航母上马,起码也要拖到2010年后了,这中间摸索+试验,等到第一条航母可用甚至可能都已经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了。
或许这条国产航母会是装备双弹射器甚至三弹射器的蒸汽型航母,但毕竟军工造船企业是从头开始研制航母,很可能难免要走上一条耗时很长的开发路径——要么,像当年开发091那样投入海量资源和时间,死磕设计和建造;要么,像隔壁日韩那样,通过建造中小吨位两栖攻击舰,一步一步地积攒设计建造经验,最终设计建造一种不大不小的蒸汽弹射型航母。无论是这两种路径哪一种的结果,其中付出的时间成本都会比现在要多得多,且不论像福建舰这样的003型最后能不能搞不搞得出来,搞不好连山东舰这样的002型都有可能到现在还在造。
这两种路径能走下去的前提条件也很苛刻:即上层既不愿意接下“瓦良格”号这个天降大礼包,又愿意在90年代就拨出大笔军事经费来投资设计航母,还能无比正确将某几个瞎捣乱的技术反对派从各指挥层级中及时清理出去,缺一不可。即使这样,此路径依然很难走,其性价比远不如现实世界中从“瓦良格”号航母开始的开发路径来得现实与迅速。
所以说,“瓦良格”号的入华倒逼了中国军工在那个年代就不得不深入钻研航母技术,虽然是老套的原苏联技术与产品,但是胜在中国军工强大的逆向工程设计经验与完备的工业体系,所以才能避免在技术路线之争上再浪费时间与精力,不得不又必须的先一门心思在滑跃起飞型航母上死磕,再考虑升级换代弹射型的问题。
002型山东舰是在001型辽宁舰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升级的产物,虽然延续了001型的基本架构,但凭借一系列新开发的国产技术产品,其整体水平比001型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改造。
而003型福建舰则更是一种“分水岭”式产品:一方面,003型的总体架构依然留有001型和002型的痕迹,在许多地方做得还不算尽人意;另一方面,003型凭借电磁弹射/拦阻技术,实现了国产航母战斗力质的飞跃,除了没有核动力差强人意,但已在弹射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已经比001型和002型强了太多,是一种真正可堪大用的弹射型航母方案。
所以,回首海军航母研发建造的这30年,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还是要讲点国运的。
但是,国运真的来了,也就要看能抓不抓得住,这一点上,中国人说第二,当今世界还没有谁敢说第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