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外资“抄底”中国房地产?商业地产与住宅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新闻动态
外资“抄底”中国房地产?商业地产与住宅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发布日期:2025-08-04 06:43    点击次数:182

当"全球资管巨头抄底中国房地产"的标题席卷热搜时,市场情绪被瞬间点燃。施罗德资本与西子国际30亿元的战略合作,却被简单贴上"外资抄底"的标签。这场合作背后,是商业地产与住宅市场的分化加剧,更是外资对中国不动产价值重塑的长期布局。

商业地产与住宅市场的分化趋势

施罗德与西子国际的合作清单上,清晰列着长三角核心城市写字楼、老旧商场改造、物流仓储升级等关键词。这与大众想象中的"外资扫货烂尾楼"形成戏剧性反差。商业地产因其稳定的租金回报和资产证券化潜力,正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上海静安区的静徕坊项目就是典型案例——外资通过空间重构、业态升级,将老旧社区商业改造成网红打卡地。这种"存量焕新"模式依赖专业运营能力,而非住宅市场惯用的高周转套路。当住宅开发商仍在消化库存压力时,商业地产已悄然完成从开发驱动到运营驱动的转型。

"存量焕新"逻辑 vs 短期炒作行为

施罗德的投资策略透露出鲜明的时间刻度:他们看重的是五年以上的资产增值周期,而非季度性的价格波动。其中国区负责人黄景威明确表示,合作将聚焦"具备改造升级潜力的高质量项目"。这种价值投资理念,与2015年外资撤离中国楼市的短期套利形成鲜明对比。

在杭州武林商圈,西子国际将一栋空置率超40%的写字楼改造为联合办公空间,租金回报率提升3倍。这种案例揭示外资的真实逻辑:通过精细化运营激活存量资产,而非赌注政策松绑带来的房价反弹。当市场热议"抄底"时,专业机构早已转向"价值发现"的新赛道。

产业协同创造未来房地产价值

西子国际背后的杭锅集团,携制造业基因入局地产改造;施罗德则带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定价经验。这种"产业+资本"的联姻,正在重构房地产的价值链。双方合作的物流仓储升级项目,就深度融合了智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需求。

在南京某产业园改造中,施罗德引入德国工业4.0标准,西子国际整合本土供应商资源,最终使资产估值提升27%。这种协同效应证明:未来房地产的增值点,将来自产业资源整合能力而非土地溢价。当住宅市场还在讨论"触底反弹"时,商业地产已迈入"运营为王"的时代。

理性看待外资布局的信号意义

外资加仓中国不动产的深层逻辑,是人民币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性价比提升,更是对"双循环"战略下消费基础设施前景的投票。施罗德选择此时入场,既看到商业地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更看重中国新型城镇化释放的长期红利。

市场需要警惕"抄底论"的认知陷阱:把专业机构的长期价值投资简化为投机行为,既误读外资意图,更可能误导散户跟风。正如巴菲特所言:"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才是你得到的。"中国房地产正在经历的价值重估,终究要回归资产运营本质和产业协同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