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边上,汗还没擦干的新援弗拉霍维奇被话筒围住,表情像被强光晃了眼。这位斯佩齐亚今夏的重要引援开口就坦白:“我不擅长谈论自己。” 声音不高,但每个词砸在地上都带响。
他更习惯用跑动距离和射门次数说话,这点在发布会十分钟里重复了三次。务实得近乎刻板,却恰恰是保级队需要的硬通货。
球队总监上周三递给他球衣时,大概就明白签下了个“哑巴射手”。不过沉默未必是缺陷。看看他上赛季在塞超的数据:十四粒进球,六次助攻,全程没一句废话。有人嫌他赛后采访像挤牙膏,可更衣室挂钩上挂着的永远是湿透的球衣。新教练组显然吃这套,季前赛首场就给了他七十分钟。
说到适应,弗拉霍维奇倒是意外地话多起来。“从走进基地第一天就像回家。” 这话听着像客套?可训练基地的厨师能作证——塞尔维亚人连着四天吃掉双份焗千层面,盘底刮得锃亮。球迷更是在街头认出他三次,次次都安静地签名合影。归属感装不出来。
阿尔蒂斯蒂科的名字突然被他主动提起。两人在健身房偶遇第三天就约着加练射门,现在更衣室衣柜紧挨着。那个助攻能力出色的边锋,成了他快速融入的润滑剂。训练场上常能看到这对组合:一个闷头前插,另一个心领神会起球。化学反应比预期早来了半个月。
记者故意把话题引向姓氏。毕竟亚平宁半岛还晃荡着另一个更响亮的弗拉霍维奇。他肩膀明显绷紧了半秒。“在我们那儿,这姓普通得像面包店招牌。” 嘴角扯出个短促的弧度。压力?或许有。但发布会上二十三次提到“工作”这个词,比回应姓氏质疑的次数多五倍。
老球探们翻着报告直摇头。这孩子技术报告里写着“爆发力中上”,射门转化率也不算顶尖。可他们漏算了点东西:每次对抗倒地后撑地起身的速度从不超过两秒。斯佩齐亚总监私下透露,打动俱乐部的正是季前体检报告附录页——体脂率8.7%,全队季前赛跑动数据他排第三。
更衣室新添了塞尔维亚国旗贴纸,就在他储物柜内侧。队友们早习惯了训练后多留半小时的身影。有次暴雨浇透了场地,场务急着收工关灯,发现禁区里还有个人在加练定位球。球靴踩草皮的声音比姓氏响亮,这是弗拉霍维奇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