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女儿首露脸像全智贤,五官惊艳引热议!
一张十七岁女孩的照片怎么就能搅动整个舆论场让无数人高呼幸好不像爹这背后难道真的只是大众对高晓松个人形象的一次集中反扑。
这事得从头说起而且要从那个很多人都快忘了的起点开始看因为所有故事的结局其实早就写在了开头。2007年,高晓松在美国遇见了只有十九岁的徐粲金,也就是后来的夕又米,两人火速结婚,年底女儿Zoe出生就拿了美国身份,这套操作在外人看来充满了浪漫色彩,可现在回头审视,一个阅历丰富的文化名人和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年轻女孩之间的结合,本身就埋着一颗关于成长速度的定时炸弹。果然,到了2013年,正是高晓松凭着《晓说》如日中天的时候,两人协议离婚,一年后他那篇文采飞扬的声明,把分手的理由归结为对未来规划的分歧,一句“我不是好丈夫,但会一直是个好爸爸”,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成全对方追寻世界的体面人。
网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吵得天翻地覆主要就卡在两个点上一个是追着夸女孩的颜值同时贬损父亲算不算网络暴力另一个就是高晓松当年的“放手”究竟是真体面还是假姿态。主流的声音吵来吵去,无非就是一方觉得讨厌高晓松,所以他女儿不像他就是好事,另一方觉得孩子无辜不该承受这些,但很少有人跳出来点破,这场狂欢的本质,根本就不是在讨论长相,而是在为一场长达十年的“叙事反转”鼓掌叫好。
我倒觉得,大家争论的“体面”这个词,定义权早就该换人了。真正的体面,从来不是靠谁说了什么漂亮话来决定的,而是要看另一个人在离开后做了什么。高晓松的声明写得再好,也只是一份单方面的自我陈述,而夕又米这十年,几乎一句话没多说,她迅速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再婚生子组建了新的家庭,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不需要任何前缀的独立个体。她用实际行动,而不是漂亮的言辞,给这段关系画上了一个最有力的句号,这才是最顶级的体面。
我必须说,公众的情绪其实非常诚实。大家之所以一边倒地“庆幸”Zoe不像她父亲,根源在于对高晓松这些年形象崩塌的集体反感。从曾经的“知识分子”代表,到后来因为种种言论被贴上“油腻”的标签,他亲手打碎了罩在自己身上的光环。当这层光环消失后,人们的评价标准就变得异常简单直接。所以Zoe的出现,更像是一个契机,让积压已久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大家庆祝的不是基因的胜利,而是价值选择的胜利,是看到一个女性在离开一个充满光环却不对等的关系后,过得更好、更独立、更漂亮的胜利。
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最大的启示可能有两个。第一,别再轻易被那些华丽的言辞所迷惑,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和品格,要看他长年累月做了什么,而不是在某个关键节点说了什么。第二,对于一段关系的结束,最好的证明不是互相指责或者自我美化,而是像夕又米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建设自己的新生活,当你自己活得足够精彩时,就不再需要任何人的定义和同情了,因为你本身就是答案。